主题:我的一生,是被父母嫌弃的一生
楼主:艾书
粉丝数(18)
|
---|
![]() | #1 |
这篇文章转自咪蒙,我看了很多遍,每一遍,都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 即便我知道父母深爱着我,知道他们也有教育缺失也有不足,我并未怪他们,但是想到这些事,其实心里的阴影一直都在。 这些年,慢慢审视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就越来越发现自己身上有他们身上那些令我讨厌的地方,我认为错的、我不喜欢的,都在我身上出现了。 我想说的是,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性格影响真的太深远了,而在现实中,能够打破原声家庭而自我重塑性格的人也太少了。像咪蒙这篇文章中最后说到的,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父母吧。 原文: 前段时间我们四川有个男生,高考后自杀了,遗书里写着,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带回家! 他和父母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其实也没有。 但他实在受不了父母的语言暴力了。 他哪怕考了98分,都会被父母骂。 他上了重点高中,周围都是学霸,竞争超激烈,第一次月考,好不容易考了全校73名,他妈却说,“才73名啊”。他快被气哭了。 这种事成了家常便饭,甚至父母还动不动打他。他说,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觉得活得没意义,死了算了。 对于他的死,他父母有点懵逼,觉得自己没干什么过分的事啊。 可是,很多人说,非常理解他的感受。 因为父母长期的讽刺和谩骂,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很大,很大,很大。 有人说,她高考没考好,父母就骂了她四年。她七八年前被人坑了一次,父母一直嘲讽她到现在…… 有人说,她高考落榜了,她爸说,你怎么不去跳楼啊?你死了算了,别给我丢人现眼…… 有哪些伤人的话,是中国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 这一次,我和同事们采访了500多个人,发现以下这10句,是大家最有共鸣的。
01 “为什么别人可以考上一本,你不行?”
“为什么别人可以上台表演,你不行?” “为什么别人可以刚毕业,月薪就过万,你不行?”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 可是,父母为什么总是要拿我们,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呢? 我们并没有总拿他们,去跟别人家的父母比啊。 我们就不会对父母说,为什么王健林一天赚一个亿,你不行? 同事黄经天说,其实他小时候对他爸说过类似的话。 然后呢? 然后他被他爸狠狠揍了一顿。 父母不仅喜欢拿我们和别人比,还喜欢拿我们和他们的辉煌历史比,他们动不动就说: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挣钱养家了……”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割猪草了…… ”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孩子都生了…… ” 这种时候,真想对父母说,对不起啊,你们这么酷炫狂拽吊炸天,只生下了平凡的我。
02 爸妈不会害你,都是为了你好 让我们去相亲,我们不从,他们就说,“我都是为你好”。 让我们考公务员,我们不从,他们就说,“我都是为你好”。 让我们忍耐老公出轨,我们不从,他们就说,“我都是为你好”。 每次他们说不过我们的时候,就会祭出这句话。 “我是为你好”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用情感代替理性。 直接打碎了你所有的辩解和逻辑,抹杀了你所有的合理诉求。 这种好,没有标准,让你无从反驳。 他们的爱,是绑架,也是干涉。
03 早告诉过你了,你这就是活该 是的,父母超爱放马后炮。 我们生病了,正难受呢,他们开始数落:“早告诉你要加衣服了,你不听,现在发烧了吧,活该!” 你考差了,正沮丧呢,他们开始说教:“早告诉你要好好学习,你不听,现在考不上重点了吧,活该!” 他们要用我们的失败,去证明他们的无比英明、无比正确。 最让人难过的是,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往往正是我们遭遇不顺,down到谷底,最脆弱、最需要家人支持的时候,我们想听到的,是,“别担心,有我们在”,而不是一句冷冰冰的“活该”。
04 别人欺负你,你肯定有原因啊 如果说,前面几句还只是父母的冷暴力。 这句话,就绝对是100摄氏度的热暴力了。 学生时代,我们或多或少都被孤立过、被欺负过。 当我们鼓起勇气,向父母说出自己被欺负了,我们希望得到的,是父母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保护。 然而,父母的第一反应,却是要从我们身上找问题。 我被同学嫉妒了——“那你肯定也有原因啊”。 老师冤枉我作弊——“那你肯定也有原因啊”。 有个老师有点色,对我动手动脚——“那你肯定也有原因啊”。 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无辜的,这事有这么难吗?
05 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早离了 谈到家庭,别人都自信满满地说自己是爱情的结晶。 但妈妈总说这句话,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怨恨的结晶。 我们是有罪的,是我们拖累了妈妈本来可以得到的幸福。 然而长大了才知道,我们只是父母不离婚的借口。 更讨厌的是,父母经常会提这种无聊的问题: “如果我们离婚,你要跟谁?”(堪比“我和你妈掉进水里,你救谁”) 我们不选吧,父母就会说我们太圆滑,不肯说真话。 我们一旦做了选择,说了真话,他们又会生气,又会争宠。 很多时候,父母比我们还幼稚啊。
06 就凭我是你爸妈 “你凭什么看我的日记?” “就凭我是你爸妈!” “你凭什么干涉我和谁交往?” “就凭我是你爸妈!” 就凭我是你爸妈,堪称父母口中的万能金句,念起来,真是掷地有声呢。 小时候不许我们吃冰棍,长大了不许早恋,毕业了不许离家太远,只要动用这句话,就不容我们再辩解了。 因为他们是爸妈的事实无从改变,我们就得乖乖就范。 父母常说的类似的话还有:“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句话常常用于父母前后矛盾、恼羞成怒之时。
07 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这样,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你不听话,我们就把你扔了。” 我经常在公众场合看到,父母当众表演把孩子扔了。 孩子在哭,在找爸爸妈妈,父母躲在旁边偷看…… 他们戏特别多,还觉得自己很有趣,很有教育方法。 但是,心理学家们都说,这样做,非常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对小小的孩子来说,这不是被父母抛弃了,而是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如果经常被威胁,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型人格,尽量让他们满意。 他们长大了,也总会担心自己被抛弃,恋爱中会特别没有安全感,动不动就要测试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他们甚至不管遇到多大的事,都不敢求助家庭。比如很多女生受骗了,甚至堕胎了,都瞒着家里。因为他们不能确定,父母是不是会永远站在自己这一边。
08 你什么都做不好,养你有什么用 孩子摔了一个碗,就会骂,“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真是个废物”。 孩子把书弄丢了,就会骂,“你连这点东西都保管不好,你还能做什么,真没用”。 接下来父母就要进入骂骂咧咧的模式了: “养你有什么用?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生了你这样的孩子,算我倒血霉,你怎么不去死?” “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生了你这种孩子…… ” 我们只是摔了一个碗,弄丢了一本书,一定要上升到这种高度吗?
09 我什么时候答应过你? “别哭了,明天就去给你买玩具。” “等你考了100分,就带你去游乐场。” 当我们问他们什么时候兑现承诺啊,他们仿佛失忆了,理直气壮地说,“我什么时候答应过你?” 他们经常撒谎,问题是,如果发现我们撒谎,他们会大惊失色,咆哮着说,你怎么可以撒谎?怎么可以不诚实??? 这双标,玩得好溜啊。
10 你怎么不去当妓女? 结果在路上碰到她妈,她妈当场脸就黑了。 可能是那天她画了个妆,穿了短裙; 可能是她身边不仅有女同学,还有男同学; 可能是她妈心情不好吧。 反正她妈当场就说,你打扮成这样,要去哪儿?你要去做鸡吗? 她当时真的很想死。 可是确实有很多父母,对孩子口不择言,气头上,甚至会用“贱货”、“婊子”、“废物”这种词去形容自己的孩子——这些词真的太重了,太伤人了。
最后我想说,对于以上所有的控诉,父母的反应只会是: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些话?” 对我们曾经的伤害,他们往往都不记得了。 算了,跟父母,是很难讲道理的。 只能说,我们由衷地羡慕那些从小到大都被父母赞赏、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人,他们安全感特别足,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这些是我们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得到的。 父母一定一定一定要对孩子好好说话。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就说过,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于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我们都不要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父母吧。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08/18 23:38:48 打赏 | |
![]() | #2 |
不会害你,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是我对孩子说的最多的!得改正!!!
| |
![]() | #3 |
社会把压力加到家长身上,家长再传导给小孩。。。。。。
| |
![]() | #4 |
有些家长,对待小孩是严以律小孩,宽以律自己。
小孩承担了去实现父母愿望的一切重任
| |
![]() | #5 |
抱抱楼主。
最可怕的就是做父母不经过考试。太可怕了。 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他们平时对孩子的态度,就令人感到后怕。 而且,现在我妈常常对我外甥女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人了,每次都把孩子吓哭。我说了很多次,不能对孩子这样说,但是,没用啊。 老人带孩子非常非常辛苦,但说真的不能代替父母,教育观念也有一些问题。这能怪老人吗,不能,是父母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才让老人带的。虽然说是帮忙,但其实也是找人分担责任,以后孩子如果发展不好,父母肯定说: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惯坏了。 哎。一言难尽。
| |
![]() | #6 |
“我是对你好”的背后其实是有一种智商优越感以及阅历优越感的 这就话最大的问题,就是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
| |
![]() | #7 |
唉……
| |
![]() | #8 |
@zpy:是的,孩子的人生你只能引导,不能决定
| |
![]() | #9 |
@#游山玩水:还是有很多家长,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交由孩子去完成,不管孩子的心愿是否是这样
| |
![]() | #10 |
@#勤劳善良小农民:因为父母本身就没有“合格”或是“优秀”的父母教,所以他们出现这些问题是很自然的。棍棒教育下的孩子,自然也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 |
![]() | #11 |
@艾书:遇到重大人生抉择的时候,比如读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异性朋友......我们能参与,与孩子共同分析利弊,最后由孩子自己抉择,我想这样的父母也算是比较开明的了!
| |
![]() | #12 |
身边确实有朋友的父母对他破口大骂,可是明明是亲生的啊
| |
![]() | #13 |
@zpy:对,引导但不做决定。但是事实上,引导本身也是一种干扰
| |
![]() | #14 |
@#仙人掌树:打孩子的也很多
| |
![]() | #15 |
@艾书:难道引导也不对吗?那家长该怎么做?不闻不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