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管教孩子时,家长常做错的那些事儿
楼主:yolanda
粉丝数(16)
|
---|
![]() | #1 |
管教孩子时,家长常做错的那些事儿~~ 2017-07-21 罗玲 罗玲:旅澳学者,儿童教育专家。国内多家亲子、健康、教育类报刊、网络媒体专栏作家。她致力于将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系统地为家长们提供教养孩子的新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除了推广科学的育儿理念,罗玲老师还致力于支持家长实现心灵成长,被家长称为“妈妈心灵导师”。她曾与罗大伦合著畅销书《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新书《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深受家长欢迎,持续热销。 在跟一些家长的接触中,很多家长困扰对孩子批评的尺度问题。 有些家长对孩子批评确实过多。试想:如果你是孩子,你的老妈每天在你耳边批评你做的每件事,你什么感觉?你要多强大的内心才能承受? 有些家长疑惑:不批评,孩子会不会变得逆商差?越来越说不得?我想,只要家长以诚沟通,不虚假夸赞就不会。家长要客观地看到正面之处,对不足,平和地指出就好。 教给孩子这样的认识:每个错误和失败,都是他进步途中的环节,都是中性的,是要去改进的提醒,与自尊、自我价值无关。以后他也会这样去对待自己和别人。 ![]() 在跟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似乎不够欣赏、喜欢、满意,总是看到问题多过优点。也聊了一些具体事件,基本都是家长标准太高角度不对,而孩子都挺正常。家长对孩子的负面反馈,只能累积出更多你不希望的结果! 做孩子的加油站吧!如果你当警察,那他只有反面角色可选! 家长为什么会羞辱贬低孩子?我分析主要两个原因: 1. 家长对自己有很多否定自责,自己没处理好的情绪,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2. 家长不自信,担心自己管教力度不够,企图用这些增强管教威力,希望见效更快。所以,爱、接纳、尊重、信任,不是空口说说,要时刻印证。 ![]() 关于管教时与孩子的沟通,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1. 控制声调、严厉,但在让孩子敢于交流的范围。 2. 简短生动。 3. 说清后,要有交流反馈。 4. 最后要达成共识。 5. 学前的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多想办法让他做到,少说教。 6. 结束后,与孩子再“连接”一下,给他确认你的爱。 比如,对于5岁半的小孩,说教一定要有,但要生动简短。严厉也要有,要让他明确知道你所期望看到的品质是什么,但严厉后,必须尽快找机会把局面扭转成正向的。说教指责批评,都不如激励和鼓励更有效。家长训孩子,常见的情形是,家长自己痛快发泄,孩子早就神游万里,或脑子不转,只剩一堆莫名的忧伤情绪。 ![]() 孩子长到青春期,都会再一次出发重新构建自我。他们就像蝉蜕那样,摆脱过去的一些东西,以使新的自我得以成长。所以,在此之前,家长的教育要多是熏染和引导,少强制灌输或禁止,因为凡是高压强制的东西,都将是他届时最先要挣脱的。 到那时,但愿孩子已经从我们这里学到了方法和本领,不但拥有了强健的身体,还有健硕的心理。这样他就可以拿着他的工具,开始属于他自己的英雄之旅。
打赏 | |
![]() | #2 |
我小时候就是被父母夸大的,我的感觉是父母越夸,我就会越努力的去做好,比如:父母夸我很勤快,吃完饭我就会主动洗碗扫地。父母夸我爱学习,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作作业,做完了作业才去玩......慢慢这些都成了习惯,父母夸奖的孩子就长成了夸奖的样子了!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07/25 20: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