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文类综艺节目能代替人们的阅读吗?
楼主:桃子
粉丝数(24)
|
---|
![]() | #1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始终相信这句话,因为从小喜爱读书,所以哪怕是工作了,也会抽时间看看书,但是,相较于学生时代,现在读的书可谓少之又少。
在我感叹没有时间看书时,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我又大把的时间玩手机上淘宝。我喜爱那种浓浓的读书氛围,总是希望可以处在那样一个环境中被熏陶被影响。一项调查表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国人阅读状况堪忧。手机碎片化阅读占据主要视线的同时,而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人均阅读量远超我们。
![]() 好在,突然间我发现人们也开始对经典阅读有了一定的精神要求,比如,这两年,我国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彰显我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人文综艺节目开始兴起,这也是引领人们逐渐走向对经典阅读的依赖。但是,这类以读书为主的综艺节目,是否真的可以代替阅读呢?也许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人文类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走进经典的情怀,同时也影射出人们的怀旧情怀。阅读是一种对知识的汲取,电视与书本对人文情怀是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前者是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后者则倾向于脑力与体力的结合、人文综艺节目可以说是阅读的良师益友,在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也会找出相关的书籍去阅读,从而养成一种阅读的好习惯。
![]() 类似于《朗读者》、《诗与远方》等这样的人文类综艺节目是否能够代替阅读?而人文类综艺电视节目除了美感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优势?在如今浮躁的社会,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给了我们什么?
《朗读者》每一期我都在看,请来的嘉宾也都是大咖级的,没有噱头,看得出来是在用心做,主持人董卿更是知性优雅。从电视里可以看到,朗读亭外的读者排起了长龙,这算是一档不错的栏目之一,在引领人们走向经典阅读的同时,也包含了人物的情感在里面,深受人们的喜欢,随着我国人文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各大电视台也逐渐增加了对此类节目的投入,而这种方式是否真的可以代替阅读,在给我们带来一个美感的同时,是否还有更多的优势值得我们去观看此类节目呢?
但是,节目终有录完时,那么到时候,大家阅读的积极性是否还会如此高涨呢?
打赏 | |
![]() | #2 |
肯定不能啊。
| |
![]() | #3 |
@勤劳善良小农民:对啊,我认为电子版也不该被解读为阅读(ps:也许是我太固执,只喜欢纸质书)
| |
![]() | #4 |
我一直觉得,央视试图在掰正广大老百姓的娱乐情怀
| |
![]() | #5 |
@佩弦:我觉得如果能让人们开始爱上阅读,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值得被认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