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贵阳曹状元街的故事
楼主:华仔
粉丝数(24)
|
---|
![]() | #1 |
当年张三丰留下武功秘籍,三百年后让这个贵州小伙成了天下武状元
夜郎春秋 武状元,顾名思义,和文科状元一样,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层层选拔,最后由皇帝认定的第一名。只不过两者之间的考试内容不一样罢了,文科状元需要考八股文,而武科状元则需要比武斗狠斗勇才能获得武功盖世的天下第一,这种选拔又何尝不严厉,何尝不残酷。 ![]() 相信看过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这部电影的都有印象,苏乞儿参加武科选拔时的各种严酷,其竞争何其激烈,虽然说周星驰的电影有其夸张的一面,但是却真实的反映了大清朝的武科选拔的内容。清朝自顺治皇帝开始起,每隔三年就要开科选拔一次武科状元。而选拔武科状元的科目有马射、步射、挽马、舞刀、掇石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策论笔试,也就是我们今天考公务员一样,要考申论,这个申论难不难,只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才知道。 而在武科科目考试中,马射就是要骑着马绕马场跑三圈,发射九箭射向百米开外的靶心,中三箭为合格;步射则是发三箭,中两箭合格;挽弓、舞刀、掇石则为技勇考试,舞刀就是要能提起百来斤的大刀舞出花样来,而掇石则是要能举起三百多斤的大石头。这三个科目有两个合格才能过关。可见能夺得武状元的人还真不是一般人,必须要文武双全,武要能上马安天下,文要能下马恤良民,在武功上面,不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至少要有一定实力打败来自全国各地顶尖高手才能称为天下武功第一。 在面对高手云集的选拔队伍,能夺得了武状元的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术人才。在清康熙四十二年的癸未科,就有一个二十来岁的贵州小伙在敌败各路高手之后,成了康熙皇帝钦点的武状元,康熙将其留在身边成了一个武功盖世的大内高手。这个小伙叫曹维城,贵州福泉人,后来官拜云南副将,从二品,副部级,后厌倦官场,三十岁便回贵阳定居。 ![]() 曹维城是贵州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武科状元,其可谓出生于武术世家,其父曹元肃也曾中过武科进士,后来其子也中了武科进士,成了雍正皇帝的御前带刀侍卫。这个曹维城虽然武功天下第一,但是其最爱那些诗词歌赋,离开官场隐居贵阳的他长期与当地的一些文人雅士混在一起,天天吟诗作赋,并没有将其武功传承下来。你说要是其开个武馆收收徒弟,自创一个门派,像叶问一样教出个李小龙多好,说不定今天又多了个武功门派。 从曹维城的出生于武术世家这一点来看,他的武功应该是门派传承的,因为其父曹元肃也是武科进士,没有武术根基不可能出现“一门三进士”。作为当初贵州来说,既没有名山大川,更不可能有世外高人,曹维城的武功传承于谁,是谁教会了他的祖先武功,让其家族世代习武,这很有意思。 话说,这个曹维城家族世居于福泉,而福泉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张三丰云游到此留下很多传奇故事的地方。据说在洪武二十二年,为躲避朱元璋的征招,张三丰离开武当山,云游四川、云南。洪武二十五年,从云南返回武当,次年,在途中路经贵州福泉,登高一望,见福泉山形奇绝,山形地貌犹如一幅天然的太极图,于是便寓居福泉山高真观8年修行悟道。张三丰在福泉修行的这几年,留下了上百个神话传说和遗迹,如今在福泉还有草鞋井、葛镜桥、高真观等等旅游景点。张三丰作为一个武术宗师,在福泉修行的8年之中,免不了要和当地的老百姓打交道,而在这8年中当然免不了要传授点武功秘籍给当地那些习武爱好者,收个徒弟,教教太极,打发打发时间。正因为其在此传经布道,招收徒弟,使得当地的一些后生学会了他的很多武功绝学,让其武功在福泉发扬光大。 ![]() 曹维城的祖先得了张三丰的真传以后,世代习武,将张三丰留下的武功绝学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最终在三百年以后造就了一个天下第一的武状元,让曹家出了三个武功盖世的御前大内高手,成就了曹家“一门三进士”的佳话。而人们为了纪念曹维城,便将曹维城在贵阳居住的那条街命名为“状元街”,直到今天,“状元街”在贵阳仍然赫赫有名。 文|夜郎君
打赏 | |
![]() | #2 |
不知道曹状元街还有这样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