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消费升级下的“消费”升级
楼主:昙某某2
粉丝数(15)
|
---|
![]() | #1 |
消费升级,指的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应了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打个比方来说,在以前大部分的家庭的总支出中,日常和吃食占了大部分,而后是教育,甚至有些家庭教育部分都无法支出;但是在现在的家庭中,除了这些,还有更多支出了,比如看电影,唱K等娱乐方面。这就说明了生活条件变好了)
我国第一次消费升级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很显然),粮食的消费占比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第二次消费升级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家用电器消费快速增加,耐用消费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大容量冰箱、空调器、微波炉、影碟机、摄像机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普及率进一步提高(那时候结婚不是还挺流行三大件嘛);而第三次消费升级就是现在,针对哪些方面呢?教育、娱乐、旅游……还有很多。
(说了这么多好像无关的专业的东西我也是憋得慌,终于进入正题了)
但是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我们(我)发现“消费”也真的在升级了,就好像,你消费了就会升级。现在的世界就好像一个乌托邦国度,随处可见的卖什么的都打着精致、韩版、匠心的招牌……搞得这一场消费盛宴,不装逼就会死,怎么能忽悠怎么来,反正总会有人买单,毕竟凡是有独特意义的东西就应该挺贵的,存在即合理嘛。我这么说也不是没有依据的,举个最亲切的例子,可乐——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那种罐装的百事可乐。
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会有些人习惯性的点一些饮料。无论出去吃还是点外卖,都可以买得到百事可乐,但是价格自然是不一样的。
百事可乐原价:
折合下来算是1.7875元一瓶,更别说如果是批发价买进。
自动贩卖机价格:
也就是说该有限公司每卖出一瓶就起码能赚0.7125元。
某些外卖价格(良心):
2.5元,我就按照正常价格来收费,你在贩卖机买的和这一个价,不存在哄抬物价。
某些外卖价格(正常):
多多少少我给你送外卖也算辛苦吧,五角钱跑路费也不算贵吧,你也不必要为了省这5角钱自己跑去买咯。
某些外卖价格(黑心):
拉罐就拉罐,你整个一样的图片是什么鬼,我再想喝也不买。
实体店价格:
这个不放图也罢,想必大家出去吃饭都有所体会,一瓶可乐不到5块钱不罢休,除非你这是自助。
但是,即使你是知道这家店的价格比自动贩卖机贵了一块钱,你也不会为了省下这一块钱特意跑出去买两瓶和朋友一起喝吧(如果在必要点可乐的情况下),于是店家就赚的理所当然了——我也不逼你买呀,我承认我卖的贵了一点,你不买大可以不买,有的是人会买。
于是就显得我们不差钱了,就好像我舅舅经常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和我们抱怨外面一些店里面卖的老鸭汤或是什么一盘就几百,然后他自己弄的原材料加起来也不过那么些钱(因为舅舅是厨师所以做饭很好吃),这点倒是感同身受,一包紫菜最贵也不过几块钱,紫菜蛋花汤在餐馆就能买10到20块钱,(还是几乎没有紫菜没有蛋的那种)。所以好像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我们的消费行为、心理和环境演变所造就的趋势确确实实在向着小康社会发展,这个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生活变迁或是生活变化,消费结构升级了,消费也升级了。
我其实还是很怀念很小的时候5角钱可以吃一大碗粉,满满的还有肉。而并非现在某些店内12块钱吃不饱还看不到肉末渣。若是满满有肉大概需要15+,一顿早餐15+?我怕是消费主体都在吃上了,没法为国家消费升级总趋势奉献我一丝丝绵薄之力真是让人感到无比的失望与难过。
打赏 | |
![]() | #2 |
看完这篇,我怎么感觉我国人民消费结构中的食品消费有回升的趋势?
| |
![]() | #3 |
@#游山玩水:感觉现在吃的好贵好贵啊啊 !当然我说的不是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