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古人写错字了,怎么办?
楼主:桃子
粉丝数(24)
|
---|
![]() | #1 |
每天写稿子,无法避免的就是打错字,不过键盘删除键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毫无痕迹。突然就想,在古代,人们写错字了怎么办呢? 我是90后,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写错字,铅笔可以用橡皮擦擦掉,但是圆珠笔擦不掉,怎么办?就在橡皮上沾一点唾沫(那会儿不觉得恶心)擦,能擦掉,但是会留下痕迹,并不好看。那种正方形的小修正片出现算是拯救了我们,写错了,总要郑重其事地贴上一个方块修正片,但是纸页颜色和修正片颜色是不一样的,导致一页纸看上去补满了补丁,很不雅观。而且贴修正片也很费劲,后来就用修正液涂,依然很不雅观。 再后来上高中了,同学们写错了都是用胶带粘一下,但是遇到纸页质量不好,很容易粘出一个大洞。所以一旦遇到写错就直接撕了那一夜作业,不过这不太现实,有些根本不能撕掉,那就在写错的字上划一道横线,在旁边重新写正确的。或者拿小刀刮掉。再后来,电脑,智能手机普及了,用纸笔似乎很少了,写错了删除就可以了。 可是用毛笔的古人写错了怎么呢?好奇心驱使,我查了一下,原来现在咱们用的方法,古人其实早就玩儿过了。 据说,湖北省博物馆有一把玉首铜匕,就是用来铲错字的,两千四百多年前,书写竹简的时代,人们就用这把刃部薄长的削刀在竹片上刮削写错的部分,所以说古人才是最聪明的。 再看到后来的天下第一行书,那时纸张开始流行。由于是现场发挥,王羲之表现得比较随意。开头写到干支纪年处,就有一个修改过的细节。关于此处,周汝昌先生曾在文章中给出过自己的见解。周汝昌先生写到兰亭帖有几处有趣的问题从未见专家研者提起过,每叹细心善悟之人不多。今举之以为学人启牖之助. 如第一行”癸丑”二字,丑字特显横长竖扁,而癸字又特小,似夹于”在””丑”之间.此为何故?人不言也。 也就是说把写错的字稍微改动一下,就像我们现在写错了干脆直接在原字上纠正一下,看起来没写错,但仔细一看是可以看出痕迹的。 古人也会像我们一样,在写错字的旁边标记一下,再写一遍对的,这很常见。 最有趣的是敦煌藏经洞里的一卷《礼记》唐人抄本,现在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卷末题记显示年代是开元年间。本卷文书的文献价值自不待言。关键纸张上的涂改液痕迹令人眼前一亮——真跟我小时候用的有些相像。这便是现在涂改液前身的实证——雌黄。雄黄、雌黄俱为琉化物矿石,俱入药,含砷,尤其雄黄可粹取砒霜。雄黄色近赤橙,而雌黄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柠檬黄色,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多为珍珠光泽。古写经纸因多以黄檗染出防蠹,经师常以雌黄颜料涂写修正误笔。成语“信口雌黄”,即源于此。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写字了,甚至很多遇到字只会读而不知道笔画,不知道这是不是种悲哀。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我们汉字书法的魅力也许会被遗忘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集诚信 jichengxin.com)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8/01/17 06:41:47 打赏 | |
![]() | #2 |
哈哈,橡皮沾口水擦字,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招。
弄不好在作业纸上留下破洞,对幼小的心灵留下的创伤一直到现在还记得。
| |
![]() | #3 |
@#游山玩水:
![]()
| |
![]() | #4 |
信口雌黄,原来如此来历。。。
几十年我对这个成语的认识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啊。
| |
![]() | #5 |
不顾事实,意更改,信口雌黄。 原来这样。
| |
![]() | #6 |
@#游山玩水:我也是
![]()
| |
![]() | #7 |
@勤劳善良小农民:涨知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