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欲行伟大之事者,必经伟大之迷途?
楼主:林飞扬
粉丝数(20)
|
---|
![]() | #1 |
“欲行伟大之事者,必经伟大之迷途”,我记不得最初看到这句话的具体语境了,但还是断章取义为己所用,忧伤时用它安慰自己,迷茫时用它等待自己,放纵时用它宽容自己,直到跌跌撞撞走出那段岁月。今天突然想起这句话,发现它就是一道泡沫,类似于现今的高考作文。
某年有道题目是《船主和漆工》,讲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顺便鄙视这个感叹号,我真的不认为感叹号能表达什么感情。)显然这个材料是让考生引申出一些高尚的或者有闪光点的东西来,除此之外很难得高分。不过故事假的太明显,逻辑比麻杆还脆,漆工会修补船的漏洞么?船是一个漆工就可以漆的船、孩子能驾的船,可见不是太大,不会太复杂,这样的船有个进水的洞,下水的时候不能发现么?难道船真大得到了深海才进水或者到了深海才发现进水的地步?另外材料还说是“一大笔钱”,典型的好人好报的童话思维。但是对于命题者而言这些都无所谓,只要写出些道理就行了。此外还有什么“忧与爱”、“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等作文命题,一看就是让学生写辩证思维的文字。问题就在这儿:不仅仅是虚假的种子能绽放出什么道理,关键是即将成年的孩子要面对什么?
![]() 故事很虚假,道理很伟大,但这是一个悲哀。高中生已经发育得父母再也抱不动了,稀疏的胡子业已破脸而出,经过至少十二年的教育,他早该把奶嘴和童话放下,换些理想,换些思想,他应该看得出真善美,辨得出美与丑;社会上五光十色,他眼里也要艳潋有致,然而现实并不这样。记得课堂上老师经常喊:要多读《读者》、《心灵鸡汤》什么的,这样就能写出有深度的高分作文了。《读者》有多深?我拿尺子量了下,大概0.4厘米,如果真要有那个深度,恐怕要把它扔到矿井里去量。学生们就是这样放弃现实去深度的,深度到一则则虚构的童话、一个个简单的辩证,然后从中投射出一个身材高大的道理,而需要他们用坚实肩膀扛起的现实社会就躲在大道理的影子里,谁也看不见。
![]() 作文,还未构思前就划定了文字的禁区,还未动笔时就规定了行文的方向,它已死,就是这个不堪入目的社会的一道泡沫,裹着身体成熟的孩子在社会之上漂浮,看上去也是五光十色。
人,大凡年少时皆心高气傲、梦想非凡,却不谙世事、不知深浅,待几番云雾中唐吉可德式冲杀后就伤痕累累、半死不活,多数人梦断于此。虽有少数能“贫贱不能移”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但困窘的“行拂乱其所为”岂能是一句“动心忍性”所描述,痛苦、孤独、迷茫和绝望会杀掉任何一个不坚强的心。“欲行伟大之事业,必经伟大之迷途。”也是一道泡沫,曾经裹着我,让我远离了人生的方向、道义和责任。如今那段惊心动魄已难再现,就让它死去吧,而墓志铭就是:欲行伟大之事者,必经伟大之迷途。
本文为“集诚信”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联系“集诚信”授权事宜。
文:林飞扬 图:来源于网络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6/01/23 04:09:28 打赏 | |
![]() | #2 |
作者高效啊,一天一篇文章。
不过这次真是来喷稿子的:语言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架构也不行。 我没文化,百度了一下“欲行伟大之事者,必经伟大之迷途?”原来出自《奥义书》。但是看完之后,没明白这句话跟吐槽高考作文有什么关系。 第一,高考作文制度确实值得思考,但是人家也在慢慢摸索了好吧,试问如果不用这个制度,你能想出更好的招数来衡量这么大的竞争。 第二,以偏概全不公道!!!恐怕只有您的老师让您看读者吧,我们高中那会儿老师都让读经典呢。 第三,说道辨证思维,对不起,真心没觉得您有什么辨证思维。通篇稿子毫无逻辑可言。回到欲行伟大之事者,必经伟大之迷途,“经历的失败,犯的错误(非原则)越大越多,就从中学到,收获的越大,才能给以后的成功,做大事打好基础。”(咳咳,纯粹百度百科)如果这是泡沫,那么正确的路是什么?您没直说。 相反,您以吐槽高考作文和教育方式的例证来呼吁实践、呼吁独立思考、呼吁创造力(咳咳,这完全是我帮您总结的,不用谢了),最后论证这句话是泡沫更是推不出来的。 第四,关于高考作文,我也有一点看法。 有时候,画了一个圈,需要你付出加倍的创造力才能跳得出去。 命题作文就是这样。我从来都认为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更困难,因为你要跳出那个圈,作文要出彩,那么你需要为跳出那个圈所付出的创造力是创造其他作文的好几倍。 我的这个观点只是在告诉您,思考确实没有对错之分,但关键是您有自己的思考吗?看样子您像在思考,其实您没有什么自己的思考。毕竟这个话题早几年前就已经争议得有彗星的尾巴那么长了,本文真心没有什么可读性。 最后,如果说两者都是泡沫,那么文章最后一段那个与不坚强对立的坚强的心又是什么东西?我以为我看懂了您在吐槽高考作文以及中国教学问题,谁知道读到最后一段,发现终究还是没弄明白您高尚的表达艺术。简直就是假呼应嘛! 可能是我层次太低终究欣赏不来,总之,以后再也不会看您写的东西了,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特别想说的是,请您先练好写作再来调侃世俗好吗?连话都说不清楚真不知道您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 |
![]() | #3 |
思考不在于结果,不在于结论。每个人经历不同,也许人生总结也非常不一样。 思考的魅力和感染力在于其过程。
| |
![]() | #4 |
66666 楼上的蚂蚁哥亮了。不错,思考这个过程确实很棒,关键是作者没有思考你要我怎么说才好呢2333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