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美贸易战,会打到什么程度?
楼主:NY
粉丝数(49)
|
---|
![]() | #1 |
中美贸易战,会打到什么程度?
(NY@ jichengxin.com )
![]() 中美贸易战,世界GDP第一和第二大国的狮虎之争,已经开打。
虽然几天前读到龙永图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中美之间不是贸易战,而是“贸易摩擦”。
但自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或者说中国和其它国家之间,还没发生过如此规模和阵势的“贸易摩擦”。
全球大多数媒体,都把这场贸易争斗定位为贸易战。
![]() 回顾今年两国的贸易摩擦到贸易战的升级过程:
1月,美国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高关税。中国是这两样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1月,美国贸易代表署网站推出了年度报告,包含一份专门针对中国的报告,指责中国违反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的承诺和世贸规范,并且痛悔在2001年错误地支持了中国加入WTO。
2月,中国对美国高粱进行反倾销调查。
2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铝产品提高关税。
3月,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表示每年将对中国的600亿美元进口货物增加关税。具体加税品种清单将在30~60天后公布。
3月,中国随后推出对美国产品的30亿美元取消关税优惠的对抗措施。
4月,中国披露对美国一系列农产品加税的清单,并立即生效。
![]() 虽然,幕后的谈判肯定还在进行,但双方台前的动作幅度是越来越大。
整个事件有演化成大打出手的趋势。
贸易战,和真正的战争一样,双方都有自己的战略目的和底线。
战与和,都是实现战略目的和保住底线的手段。
那我们就来看一下,中美各自都有什么样的战略目的和底线,这场贸易领域的“战争”究竟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两个国家之间,之所以发展到贸易战的地步,原因是其积累的经济和贸易矛盾已经无法通过单纯的谈判来解决。
笔者两周前的一篇文章已经分析过,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从美国那里净赚了3.5万亿美元(累计贸易顺差)。
美国最近20年的制造业萎缩、经济空洞化、甚至国债屡创新高等等严重问题,都和其长期的贸易失衡(特别是美中之间赤字)有关系。
![]() (中美双边贸易额)
贸易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如果地球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存在现在的国家边界以及各种限制的话,物品和资金的自由流动最有利于全体的发展。
而且,那种状况下的贸易不平衡可以通过行政和再分配手段来平衡,犹如一个国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相互补充。
但现实是,物品、资金、人员甚至信息,都不是能够完全自由流通的。而且,各国国界的两边还存在的非常不同的法律、制度、文化和社会现状。
因此,贸易不平衡有可能会不断积累,一直到一方承受不起为止。
现在,美国表示它已经承受不起和中国的贸易赤字。
![]() (复杂的赤字:中国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对美出口相对比例降低,伴随对美顺差的巨额增加;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比逐步增加,显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增加)
特朗普公开的战略目的是:减少美中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
2016年,美中赤字是近3500亿美元。
因此,美国能忍受的赤字是2500亿。
减少赤字有两种办法:
1. 中国每年多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货。
2. 美国每年少买1000亿美元的中国货。
目前的贸易战,看来是采取了第二种方法。
所谓贸易战,就是双方你来我往地加高相互的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高了,相互之间做生意的成本大幅上升,结果就是双方的贸易额急剧下降。
美国要实现其战略目标,需要迫使从中国的进口下降幅度大大高于中国对美的进口下降幅度。
如果两国陷入漩涡式对抗,那么不仅双方会遭受贸易额大幅下降、连带经济下滑的巨大损失,他们的既定战略目标(比如美国的减赤1000亿美元)也有可能难以实现。
那么第一种方案,中国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的美国货进口是否可能实现呢?
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在2014年年中时达到峰值4万亿美元。到现在3年多,下降了1万亿美元。
要知道,这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差不多累计有1.5万亿美元。
两者累加,三年多,中国真实外汇流失达2.5万亿美元。
2016年中国实行了很强的外汇控制,才让外储稳定在3万亿美元左右。
![]() (中国外储变化)
在此关头,让中国每年多掏1000亿美元的额外进口费用,进一步增加外储流失压力,相当地不现实。
因此中国的战略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平息贸易战,维持目前的顺差现状。
所以,目前双方的对抗,实质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美国希望中国接受1000亿美元的代价。
而中国在说,要价太高,不要做得太过分,因为会“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美国在此对抗中处于完全的上风位置。
原因很简单,因为逆差送给美国手里的“弹药”非常丰富。
这种状况有点象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齐国的管仲用鼓励穿鲁缟让鲁国享有巨大“贸易顺差”,让鲁国经济失衡。然后突然采用经济制裁禁止进口的策略,彻底打垮鲁国的经济。
如果双方的贸易战发展到两边都要出杀手锏的地步,那么美国有压倒性胜算。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中低端消费品和轻重工业产品。
这类产品进口可以转向东南亚、南亚、东欧、墨西哥甚至美国国内。
虽然美国必然遭受一定的损失(比如此类商品的通胀和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但后果比起中国来说会小得多。
中国改开之后的最大成果之一是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世界工厂”产业链。
失去美国市场必然对此产业链产生极为严重的打击,因为无法找到如此巨大的替代市场。
后果会是大量企业倒闭、大量失业,甚至产业链被破坏。
![]() (中国进口美国类别)
中国能够拿出来的贸易杀手锏不多。因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物品大多是“刚需”。
比如粮食(包括大豆)、芯片和飞机等。
用大豆来打贸易战会导致国内食品通胀,民生严重受影响。
而对很多关键芯片等技术产品,中国是绝对的刚需。
如果美国切断对中国的关键技术产品的供应,对中国的经济将会是击倒性打击。
这些,就是双方的底线。
一旦触碰这些底线,贸易战有可能会超越贸易,发展成两国在其它方面的对抗。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特朗普虽然被很多人轻视为“商人总统”,似乎只要用交易和利益就能解决特朗普的问题。
然而,正是因为特朗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商人,他的算盘打得非常精,他对真正的利益也认识得非常清楚,所以,他是不会做出实质性让步的。
笔者相信在贸易战升级以前,中美就能达成妥协。
通过一系列的明或暗的方式,中国会增加从美国进口,同时通过人民币对美元坚挺的方式抑制对美出口的增长。
中美的贸易规模会得以继续保持,这样双方各自的经济体系所受影响最小。
![]() (人民币近期升值)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贸易战加剧,触及双方底线,那么双方会走向多方位对抗。
双方都会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并形成各自的联盟。世界格局将为之改变,有可能形成新的冷战格局。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集诚信 jichengxin.com)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8/04/04 07:58:54 打赏 | |
![]() | #2 |
管仲的故事: 齐桓公要称霸,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一阵唏嘘。迫于齐国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家纷纷投了赞成票,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承认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的霸主地位。不过,与齐国濒临、实力比较强大的鲁国却不依不饶,与鲁国交好的谭、遂等国也持反对意见。
通过“齐纨鲁缟”这种外贸阴谋和经济制裁,管仲彻底摆平了鲁庄公,为齐桓公称霸道路清除了第一块绊脚石。此后,管仲又运用同样的原理,通过高价采购楚国的生鹿、代国的狐皮、衡山的械器等经济手段,制服了楚国、代国,吞并了衡山,最终辅佐齐桓公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梦想。 齐纨鲁缟的故事,展现了管仲以经济为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征服敌国的高明智慧。虽然按照道德的观点,招数确实有些损,但结合当时诸侯争霸的具体历史情况,管仲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更为重要的是,管仲深谋远虑、统筹规划的思维方式,值得后人领会学习和一定条件下借鉴。而从鲁庄公的角度,教训则是深刻的。一个执政者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和局部利益去考虑问题,遇事缺乏冷静,就会人民的利益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会使国家陷入一蹶不振的历史灾祸。(摘自:刘秉光博客)
| |
![]() | #3 |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8/04/06 17:00:53
| |
![]() | #4 |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106项商品加征关税
| |
![]() | #5 |
大豆、飞机已卷入贸易战。
显然双方已升级。
| |
![]() | #6 |
中方回应出人意料地快速和强硬。
如果美方把增税覆盖面继续扩大,中国如何应对呢?
另外,美国大豆进口减少,其它国家能及时补上这个缺口吗?是不是肉类油类要涨价。
| |
![]() | #7 |
中国的强硬回复说明:
感觉这次回着比较险,没有留多少余地。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8/04/05 07:53:32
| |
![]() | #8 |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8/04/07 19:10:48
| |
![]() | #9 |
特朗普的竞选主张:一是“把工作带回美国”;二是反对非法移民,他的贸易战就是为了落实“把工作带回美国”…在应对美国的贸易战,我国整体上是被动的,除了见招拆招的反制,正在转化局势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