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的“国际教育”真的是玩笑吗?家长们并不是傻子
楼主:NY
粉丝数(49)
|
---|
![]() | #1 |
中国的“国际教育”真的是玩笑吗?
[NY原创]
而实用生存体系关注的则是这个社会需要什么、学习什么能带来最大化的利益、怎么做才能在同其他人的竞争中胜出,等等。
(集诚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3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8/07/20 21:19:08 打赏 | |
![]() | #2 |
我在想,为啥大家都急慌慌地要送小孩出国。
| |
![]() | #3 |
一位德国人,最近因为对中国教育的一番控诉,刷爆了中国的互联网。他叫西洛特,在苏州一所私立学校当外教,一干就是八年,但春节前,他离职回国了。他是带着挫败感离开的,他说:“我一辈子也无法在中国看到真正的教育!”被“学习”压弯了腰的中国学生他在中国看到4岁的孩子背诵拼音,5岁的孩子做加减法,而在德国,8岁的孩子只会播种,栽花,除草什么的,简简单单地拆卸玩具,根本不知道1+1=2,但他们18岁以后的能力,比中国28岁的人更强。从幼儿园起,中国的学生就不断被灌输爱x、爱x教育,却没有人性关怀教育,这些政治教育对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书,就连很多政治老师也搞不懂,这些教育的功能只是为了应付试卷上的标准答案,别无用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短暂的——为了考试。与此同时,人性教育、逻辑教育却是空白人性是人格的基础,缺乏人性体验和认识的人,又怎么形成健全的人格呢,连健全的人格都没有,又拿什么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呢?西洛特还认为,中国教育的扭曲还体现在安全教育方面,很多学校实行的是无缝对接管理,从学生进门到出校门,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老师看着,下一个老师不到,上一个老师不能离开,就像看管羊圈一样。放学时,离学校不足50米的地方,是密密麻麻的家长及形形色色的车辆,孩子到家后,又圈养在房间里做作业、吃饭、睡觉,这个循环过程一般持续15年之久。孩子终究要离开学校,离开家庭,终究要独立生活,独立之后,如何去拥抱丰富的世界,获得饱满的生命体验?家长等待学生放学的盛况这位愤怒的德国人认为:中国教育是把人最珍贵的年华,付给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而舍不得花费一点时间去讨论和思考,记忆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高压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保护成了成长的唯一措施,他说:“这种负成长的教育模式其实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是对人类的极大犯罪。”这位愤而告别中国教职生涯的德国人,直指中国教育的根本弊病,甩了中国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转)
| |
![]() | #4 |
读国际学校是为了送孩子出国,这个见解太片面了吧?也许国际学校有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也有来自各国的同学相处,这才是国际学校的优势吧?
| |
![]() | #5 |
@#游山玩水:我是中国教育坚定的支持者!固然中国教育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这种教育强化了孩子的责任感,我觉得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