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业内扒皮 | 如何避免网购淘到假货?
楼主:佩弦
粉丝数(46)
|
---|
![]() | #1 |
1.假货是怎么来的?
不说他们上交毕业又去斯坦福读了MBA的CEO有多聪明,正常人,看着公司蒸蒸日上,似乎很快就可以上市了的档口,会想主动往里面加点假货赚那么俩钱吗? 如果真的主动寻求假货,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脑子被驴踢了,另一种是想退休了,赶紧捞一笔是一笔。 然而对于已经能把淘宝做到金冠,或者把公司做到上市的人来说,脑子被驴踢的可能性很小,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退休的可能性也不大。 没有一家正规的知名公司是不想做正品的,国内假货这么混乱,如果你能够保证全部正品的话,真的可以垄断整个市场了。 可难就难在这点上。 不主动寻求假货,不代表就不会有假货。 为什么? 因为供应链环节太多,品牌方销售,总代,经销商,采购,买手... 哪个环节一不注意就会出问题。 人多手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混进去一批假货,平台量本来就大,一天几万单,怎么可能查得过来? 所以这些环节的假货可不是你有一颗不想做假货的心就能解决掉的。 京东全球购负责人徐庆飞去年接受中新网采访的时候说: 「在行业痛点上,所有人的共识是一致的,跨境电商的商品如何来,困难集中在商品供应链的铺设与控制上。」
最容易掺假的是贸易商了。 因为货量巨大,他们掺假的风险较低,大卖家一次性采购成千上万件,完全不可能一件一件地去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然后就这么混着进来了。买家买到了假货,反正吃亏的是挡在前面的卖家,也不是贸易商。 采购们通常都会通过对贸易商的了解,市场上流通的货物数量,价格等等综合因素来辨别是不是假货,比如说某个货特别热销,其它贸易商都断货,只有一家有,那么这家可能会有点可疑。 但仍然没办法100%防范。
总代进货走正规进出口,税很高,今年略有下调,但是跟淘宝很多没有被税的货比当然要贵。总代辛辛苦苦把品牌在中国打开,然后一堆代购因为不用被税就把价格压低,导致总代卖不动,利润又薄得要命,加上品牌的生命期限是有限的,有些总代憋不住,就自己往里掺假卖,而且顶着总代的头衔,解释权都在自己这里咯。
采购圈的同学经常会有一些圈内传闻,其中就有品牌销售掺假这种事情。 一般发生在韩国爆款上,比如前几年的马油啊,小猪面膜啊之类的,韩国那么小的地方那么点厂,往中国出口,产能肯定不足啊。产能不足断货了怎么办?
很多买手制的平台有很多海外买手供货,其实相当于一个代购的聚集地,现在淘宝流量太贵,代购需要新的平台。 既然是代购,自然可能有真有假,这个就不用我说了。
「直邮」假货率按照地域来分:韩国>日本>澳新>欧美。 大部分价格在几百块钱的东西,从欧美直邮的都不太会有假的,邮费都回不来本儿,利润太低了,所以还是可以比较放心地买的,尤其是一些并不太畅销的产品(一会儿技巧里会具体说到怎么买真货)。但是在日韩直邮的就不好说了,邮费又不贵速度也快。
保税区有没有假货这个事情是月经贴。 以保税仓为大本营的几家电商明显影响到了代购们的好生意。许多代购群起攻击,然后以保税仓为大本营的几家电商赶紧出来说保税仓有多么严格,怎么可能有假货等等。 所以这个事情一直都很扑朔迷离,刀刀也没有确定的结论,所以也不能妄下定论了。 3.如何购买真货?
如果你因为这些传闻而不敢随便买东西了,那么只能依赖最稳妥的办法了。 最保真的当然是在线下店、自己在海外官网上下单海淘,在国内的官网上购买,或者托熟人代购,这些我们往期也说过,这里就不细说了。 还有一些网传技巧,比如说真货假货图片比对啊,或者一系列看根据淘宝评论、卖家信用等方法辨别店铺是否掺假的方法。 刀刀曾经也特别迷恋这些所谓的方法,但后来发现,不但不准确,浪费时间,还搞得自己疑神疑鬼的,也并没有多省心,按照方法买回来,自己还是觉得不踏实。省的这俩钱和精力都可以搞个兼职赚点钱去原产国人肉背回来了。 今天刀刀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个比较简单可行的小技巧,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买到假货。当然,可能知道这俩技巧的姑娘也挺多的。
其实我们日常用的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在线官方旗舰店。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少。所以大部分大家耳熟能详的化妆品啊衣服啊都可以在这些官方旗舰店里买得到。 但很多姑娘并不能分清各种看起来像官方旗舰店的网店真正的官方旗舰店的区别,就会造成种种误解。 经常会听朋友说「天猫旗舰店也会卖假货」的事情,后来刀刀发现根本她就不是在官方旗舰店买的。 我详细来扒一扒各种店有什么区别。 先看一下下面两家店:
大家来找茬,看看有什么区别?估计很多童鞋觉得好像没啥区别。 我们放大点看。
看到了吗?有授权店,也有官方店,官方店在名称下面有「品牌直销」的黄色标志,并且有「官方直售」的标志。而授权店是「官方授权」。 授权店自然要比随便一家店要靠谱,但是如果你想彻底放心,还是去找品牌直销吧。如果没有品牌直销,再来看官方授权店,总是比随便一个不知道的第三方店铺要靠谱些。 再来说另一家。奶茶店有三种比较容易搞混,刀刀一个一个指出来给你看: 这个有「官方直售」标志的就是官方旗舰店了,运营发货都是品牌自己在做。 这种写官方授权的是第三方代理运营,有原品牌的授权,拿得到真货。
最后这种比较容易搞混的自营,就是并不是品牌官方在卖,也没有授权证明是正品,平台其实就是在自采自销了。这种肯定是要比在平台上卖东西的第三方小店要强很多。
总的来说,正品率从高到低排: 官方直售(品牌直销) > 官方授权平台自营 > 官方授权第三方自营 > 平台自营 > 第三方采销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品牌买之前做好功课,不要买假洋牌和三无产品。 但是因为很多新手分不出小众品牌、小牌、新品牌还有三无产品之间的关系,就会很混乱。(挖个坑,之后会专门写个文来说。) 对于新手来说,我还是推荐你们去「品牌直销」买自己听到耳朵都要出茧的牌子,不要惦记着小众品牌了,最起码自己心里放心。
比如说香奈儿眼唇卸妆水什么的,Lunasol 的液体眼线笔什么的,都不是大品牌的热销款,但是还能保证质量,圈内口碑也还不错,又不太可能有假货。 这些东西就不用认准官方旗舰店了,一些第三方价格也会很可爱,也非常难碰到假的。
但还有一些情况其实买的是正品,但是因为产品个体差异导致觉得有问题。
越贵的产品稳定性也越好,质量控制也越好。而便宜的产品则比较容易不稳定,今天生产的是这样的,明天生产的是那样的,同一个品牌不同的场出来的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在韩国品牌上体现得也很明显。比如说悦诗风吟的薄荷散粉,有一个批次薄荷味道重,一个批次味道特别淡。如果你在专柜或者韩国自己人肉了一盒薄荷味道重的,再从另一个渠道买了味道淡的,很可能就会觉得是假的,反之亦然。 除了版本或者厂家原因导致的不同,还有放置时间的问题。比如说芙丽芳丝洗面奶,放久了就会有颗粒状的沉淀,特别新鲜的货是没有的。官方店里有的时候会有陈货,有的时候有新货,所以很多人可能又会误把这个当做真假货的区别了。
贝德玛旗舰店应该是被坑得很惨的。 自打贝德玛换了新包装,在新老包装交替的档口,就有买家质疑代购卖得是假货,旗舰店卖的也是假货。 豆瓣上有个非常长的贴在说贝德玛买到了假货的事情,因为包装不一样味道不一样,但是官网还没来得及更新图片,所以怀疑淘宝一家皇冠店卖得是假货。 随着官网更换好了图片,那个帖子最后一个人留言说官网更新了图片,这个事情才告停。 心疼贝德玛旗舰店。 韩国的东西更是包装不停换,加上各个地区版本不一样,没法对比。刀刀听饲主说她曾经买了4罐自然乐园芦荟膏,在不同专柜买的,每一瓶的包装都略略有差异,和网上流传的真图假图哪张都不一样。
2014年的时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8783种化妆品原料登记在目录上,如果进口化妆品里有不在目录上的成分就不能进口到国内来。
刀刀有个做法国代购的小伙伴,她是法国华裔,全职太太,自己一个人跑药妆店往国内代购东西,她和刀刀说过一些买家买到东西以后马上就质疑东西是假货,说用起来不一样,味道不对等等,真的是有苦说不出。好几次都不想干了,后来想想这也是自己要面对的事实,又坚持干了下去。相信很多良心代购也有相同的经历吧。 文章来源:2016-11-16 刀刀 女神进化论
打赏 | |
![]() | #2 |
好长,通篇只看到两个字,假货!假货!假。。货!! 还好,我只喜欢在线下买。 还好,我是个保守的人。
| |
![]() |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