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300余天混改之路,联通人的真正等待
楼主:华仔
粉丝数(24)
|
---|
![]() | #1 |
【摘要】联通的混改之路已过去300多天,未来将如何走?会走多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并不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更多人想看到的是,通过这场改革,会对联通的内部管理机制带来怎样的改变。 9月25日上午,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对外披露混改最新进展,正在走证监会审批流程,预计一个月左右能够完成。 这意味着,25万联通大军,即将面临中国电信业史上最大的一场改革风暴,最终的结果也即将揭晓! 回首过去的300多天,联通的混改之路如电视剧般一波三折,扑朔迷离。 4月联通A股停盘、5月透露混改细节、6月传阿里、腾讯为联通注入700亿启动资金、7月宣布混改试点方案获得发改委批复……直至8月16日起,联通以连发31份公告,正式拉开混改序幕。 事实上,更多人对联通混改的结果并不过多关注。而是希望通过这场改革,看到联通内部的管理机制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动荡的人心 2016年10月9日晚,联通发布公告称,已被列入首批混改试点企业。 老刑平日爱刷微博看看通信圈的事。"那天,联通混改的事竟然挤掉了平日里的娱乐八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从那日起,联通开始了一段漫长波折的混改之路。此时,距离混改试点的消息放出,已过去310天。 "混改方案公布了。"当微信提示消息闪现在手机屏幕上,老刑知道,这一刻,终于来了。 8月16日下午5时,联通相继在三家平台上发布了联通混改方案,其后却连夜撤回方案,成为混改以来最大的乌龙事件。 混改靴子并未真正落地,但各种版本的传言层出不穷,BAT入股、核心员工将享受股权激励、边缘员工可能面临转岗。那一晚,老刑的身边充斥着各种声音。 8月17日早晨,夏日暴雨前的低气压,让人有些喘不过气。老刑比平日提前到达单位,在看似平静的办公室里,他仍觉察到一股不安的味道。 在联通内部,混改是个不适合在办公室讨论的话题,却也是近几个月来老刑和同事们私下讨论最多的话题。 共事多年的老员工打破了这场沉闷,打趣道,"老刑,你怕不怕这次混改把我们都撵回家养老?"老刑嘿嘿一笑,"我都快退休了,给我什么结果我都能受着。" 多年来,老刑经历过数次电信业的改革重组。"经历的多了,自然就淡定了。" 老刑部门的小伙子张阳却显得有些惶恐,"听说混改方案可能会动基层员工,像我们这种新人是不是会被动离开啊?" 老刑拍了拍张阳的肩膀:"小伙子,政策还没明朗之前,别自己吓自己。" 8月21日,联通混改方案终于正式批露,历时四个多月的联通A股交易复盘,涨停。 这一天,一位老联通人在微信群里和通信圈的朋友告别,宣布以后将自谋生路,引发了当日通信圈的感慨。 混改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人事动荡,该来的躲不掉。只是接下来还会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发生,老刑不知道,也不愿过多思考。 老刑意味深长的说,"这显然是一道被动选择题,主动权从不在我们手里。" 二、联通的困境 8月30日,天气晴。沸沸扬扬了数日,老刑终于能静下心来,回忆起初到联通的日子。 老刑是邮电家庭出身,94年退伍后,直接进入联通工作。成为联通人的那一天,所有人都羡慕我进了个"金饭碗"的单位。 老刑把整个青春放在了联通,"在联通的几十年,我呆过客户部、渠道部、增值业务部,后来又到稽核部门工作。" 老刑记得最风光的时候是2008年网通联通合并后,那个阶段,联通的实力迅速得到增长。尤其在3G制式优势的助推下,联通部分地区的用户数和营收都超过了移动,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期。 "那时候真有干劲,我们单位效益好,收入高,员工们每天斗志昂扬的。现在不是有句流行话吗?钱给够了,员工心里自然就不委屈了。"老刑笑着说。 然而短短几年过去,越来越多的联通人充满抱怨,感到委屈,昔日的冲劲儿早已消失贻尽,业绩也惨遭滑铁卢。 "这几年,联通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整个公司都处在一种摇摇欲坠的状态。当2015年晓初总调任联通时,整个联通内部人心涣散、士气低迷,就是一盘散沙。"老刑说。 联通不是没有反省和检讨过走向衰落的原因。 5月9日,王晓初曾在联通股东大会上坦言,3G时代手握WCDMA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联通在4G上的犹豫是造成近三年来业绩困顿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与中国移动渠道和终端领域的对抗中,联通也遭遇败阵。 这种状态在持续恶劣。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三大运营商中期业绩报告中显示,联通净利润7.8亿,移动净利润627亿,联通仅占移动的零头。 这是个耸人听闻的数字。很多人都明白,联通若想凭借自身的力量自救已经无望,决策层迫切需要借助外力来改变当前糟糕的局面。 8月16日,混改方案公布显示,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将携同其余十家企业,为联通注入780亿资金。 商界总是充满着风云变幻。如今,三大运营商中,移动早已一骑绝尘,电信也反超了联通,而联通,却落得今日江山不保的局面。 "谁都没有想到,联通会走到今天这般田地。"说到这,老刑唏嘘不已。但他认为,联通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是用钱就能解决的了。 三、"瘦身健体"的成效 众所周知,联通是中国通信行业改革次数最多、改革情况最复杂的运营商。多次的重组合并为联通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机构臃肿、人员冗杂。 王晓初曾在前几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联通在过去的几次重组后,保留了大量的机构,导致脑袋越来越大,四肢却越来越萎缩。 一位联通内部人士认为,联通的问题在于从来都没有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混乱的企业文化也让联通人不知该如何做事。 "联通的部门机构太多,山头太多,一个县级分公司,四分之一都是管理岗,真正干活的都是外包人员。"老刑说。 平日里,老刑见得最多的就是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一项任务下来,但凡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事,踢皮球的现象就一定存在。更夸张的是,有时候刚和一个部门把项目对接上,结果没多久,那个部门就不存在了。" 此时,25万的联通员工,迫切需要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自上而下的大整改。 9月1日,有关《中国联通瘦身健体精简机构实施方案》在网上曝光,内容提及联通要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打造"小管理、大操作、强协同"的组织架构。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联通就针对总部机构臃肿问题先行"开刀"。 据联通公开数据统计显示,通过此轮调整,集团总部部门由27个减少至20个,处室由238个缩减至127个,编制人员由1787人减少至891人。 目前,老刑听到集团总部的同事说,"管理部门确实减少了,但人没见少,至少食堂吃饭的人没见少。" 此外,联通将对省级、地市、县级分公司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改。其中,将对31省进行精简架构和减员,将目标精简到26%;针对地市级收入规模较小的公司,进行管理部门压缩;至于县级分公司,可由各省级公司根据现状来自行管理。 截止目前,各省级公司几乎没有得到明确整改消息。 老刑所在的市级单位,混改动静不大,主要是精简部门,将部门合并为原来的三成,且暂时没有基层员工换岗情况。 "部门压缩了不少,但人数没变,只是将原来一个部门的人换到了另一个部门而已。"老刑说。 据老刑一位西北地区的同事介绍,目前该地区的混改动作相对缓慢,主要也是针对部门机构进行精简合并。不过,该地区将谋划化小经营单元,搞承包制,同时会尽快增加政企部门的营销人员。 至于部分县级单位,老刑听说几个月前就实施了承包化,全体人员需要跟公司签署解聘合同,同时和承包人签订协议,绩效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有员工反映,承包后业务量确实上升了,但薪酬却降低了。 此外,还有部分基层员工在网上爆料称,他们所属的地区,整改后员工只能拿底薪,绩效暂扣,同时以后需自己跑业务。 如此看来,最先被动土的,仍是基层员工的利益。 9月6日,王晓初在"瘦身健体"工作中表示,十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机构精简工作。 在所有政策均不明朗的阶段,更多的人选择观望、等待,而有一拨人,此刻却更显期盼和焦虑。 四、被质疑的股权激励政策 他们就是联通的中层干部。 此次联通混改方案公布以来,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中国联通将对7550名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此数量约占联通员工总数的3%。 不过,想要解锁股票,持股员工需要在未来三年内完成业绩增长的目标,若不能完成,手里的限制性股票激励就会被限制出售。 老刑的领导职位正好卡在不上不下的边缘位置,此刻的他挺焦虑的。 "他既希望自己成为那5%的一员,又怕扛不起沉重的业绩压力,一旦解锁不了,也就成了空头支票。"老刑说。 按照解锁条件推算,若想解锁40%的股票,联通需要在2018年利润达到87.68亿元,翻至2016年的15倍。若想解锁剩余的60%股票,则要在2019年利润达到172.18亿元,翻至2016年的29.6倍。若想全部解锁,则需在2020年利润达到253.5亿元,翻至2016年的43.6倍。 如今,联通的业绩如此颓靡,想要扭转乾坤,着实是场严峻考验。 多位运营商人士表示,联通必须尽快转变经营体制,提高收益,不然这项目标很有可能是天方夜谭。 而更多的基层联通员工,则对核心员工才能享有的股权激励政策产生质疑。 一位北方联通的人士表示,此次的混改政策,只有核心员工持有,我看不懂其中的逻辑。 老刑说,一线基层员工一直是联通发展的主力军,按照此次混改方案的规划,却最有可能成为联通混改的牺牲品。 在很多人看来,除了联通的先天性历史成因导致了联通逐步走向了今天,决策层的频繁失误也是带引导联通逐渐走向衰落的主因,但今天获有股权奖励的却是这群决策者,员工抱怨的声越来越大。 老刑的同事们经常说一个段子,失误是决策层,害了执行层,折腾了操作层,苦了基层。 显然,彼时的联通,更需要的是及时有效的治理根本问题,如若不对症下药,仍有可能变成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派别清洗。 至于未来的混改之路,能否真正盘活联通,还是要看联通将如何改变内部的管理机制。 来源: 李娜 科技杂谈
打赏 | |
![]() | #2 |
现在既得利益者是六十年代末期,七零后,部分八零后,改来改去照样吃香喝辣还是他们。施工企业就是这样,要少拿钱,多为群众服务,跑腿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09/27 18:15:05
| |
![]() | #3 |
六家央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正式组建央企供应链联盟
09-27 14:18 同花顺财经 9月27日,工商银行与中粮、中车、宝武、中电建、国家电网、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等六家中央企业在北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组建央企供应链联盟。该联盟建立后,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客户、市场、渠道、数据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联盟还将积极探索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推动产业链金融智能化转型升级。 据介绍,参加本次签约仪式的首批联盟成员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均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如中粮集团与工商银行合作,为其上下游客户提供了近百亿元融资支持;北京棉花交易市场与工商银行共同打造了智能仓单、远程监测的业务处理模式,为平台客户提供近10亿元的融资支持。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行早在2009年就开始发展供应链融资,通过将核心企业信用注入整个产业链条,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门槛,积极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工商银行还探索依托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枢纽地位,整合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长期贸易活动中积累的贸易、资金、物流等三流数据,不断提高产业集群信息透明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工商银行运用金融科技,通过银企信息电子化交互,打造了贸易背景自动审核、系统自动审批、一触即贷的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进一步提高融资办理效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已累计与超过3200户核心客户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基本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共计为1.1万余户上下游客户发放融资超过8000亿元。未来,工商银行将充分发挥大型客户资源优势,在致力为联盟成员产业链客户提供极致融资服务同时,凭借联盟成员巨大产业影响力和辐射能力,使用产业链金融服务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