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评价社区
  • 我要评价
  • 排行榜/指数
  • 商品交换区
  • 联系我们
集诚信,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注册
最新话题 热门话题 达人榜 搜索/浏览网店 搜索公司/人物 排行榜/指数 帮助中心 返回首页
搜本版 搜社区 高级……
社区首页 » 互联网和经济
回复文章
主题:大数据杀熟,今天你体验了吗?
楼主:一毛
粉丝数(6)
[Avatar]
  一毛 大一 粉丝数(6) 2018/03/29 00:16:26
 0 回复 引用
   #1

前情提要

继某微博网友自述自己作为酒店常客结果房费比朋友账号的高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爆出自己的被“杀熟”经历,从不同APP到不同平台甚至不同手机。

原来那些年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杀熟”那么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数据是什么?

大数据,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即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说人话就是:信息量很大,用常规处理不了。

那么商家们是怎么通过这些海量的数据得出对消费者的精准分析的呢?有点好奇。只能说互联网的强大使我们开始畏惧。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亚马逊就玩过这个套路了,同一个DVD,不同的账号却差了几美金,一经曝出,受到亚马逊用户的纷纷指责,总经理被迫出面道歉,并承诺不再“价格歧视”。

看网友们的吐槽,目前大数据杀熟最常见的就是给老用户加价,商家们主要还是想获取更多利润。

但在心疼这几十块之外,隐藏在大数据杀熟背后的最大的恐惧是——互联网掌握了你的所有个人信息。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大数据比你妈还了解你,但并不爱你。这就有点惊悚了。我经常在实体店逛过之后回去在淘宝看到类似的商品,感觉特别神奇,今天终于有了答案。

而除了“杀熟”,这些数据以后还会不会用在别的不良途径,才是我们真正要担心的问题。

有网友提到如何监管的问题,这就非常棘手了。大数据的涉及范围之广,是目前没有办法去进行监管的,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个人防止。比如以下方法:

第一种:几个软件一起查价

第二种:到线下咨询后再上网下单

第三种:卸载APP

现在“大数据杀熟”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词,那么,今天你体验了吗?


打赏

[Avatar]
  #游山玩水 大一 粉丝数(21) 2018/03/29 08:24:16
 0 回复 引用
   #2
这是个极为恶劣的盈利模式,
但个体毫无办法。
个体在大公司面前都是裸奔的,
大公司一旦发现你是某个商品的刚需,
绝对宰你没商量。

[Avatar]
  华仔 大四 粉丝数(24) 2018/04/25 07:02:53
 0 回复 引用
   #3

人民日报关注大数据“杀熟”:既不道德,也违反法律规定


https://view.inews.qq.com/a/TWF2018042402154507?uid=479970764&from=singlemessage


大数据“杀熟”、搭售、押金不退......电商这些行为有望依法规范

https://mp.weixin.qq.com/s/PKv4aIgdA_hIBlc-wIFQyw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3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8/06/22 01:10:18

[Avatar]
  华仔 大四 粉丝数(24) 2019/03/28 22:36:09
 0 回复 引用
   #4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是利用老用户信任牟利。
大数据“杀熟”将严重透支消费者信任,降低企业信誉。
被调查者遭遇大数据“杀熟”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大数据“杀熟”具有隐蔽性,维权往往难以举证。
2018年以来,大数据“杀熟”问题备受关注,有关大数据“杀熟”现象的报道时有发生,但每次涉事的企业都否认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杀熟”。3月27日,北京市消协召开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市消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晓军在会上发布了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
通过对有关主流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报道、评论和网友吐槽等舆情资料进行全面采集,并梳理归纳出十种大数据“杀熟”形式;
通过对在线旅游、网络购物、网络外卖、网络购票、网络约车等5种新型网络消费的14个消费者常用的APP或网站,模拟消费者同时利用新老用户账号购买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完成57个体验样本。
被调查者认为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

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北京市消协发布调查结果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cxNjkzNw==&mid=2651946687&idx=1&sn=8838bf696a2d81c97234989955a76f34&chksm=8421b9d9b35630cf32bff50050ccf40726dfa3eabcb376a733cae70efa721749b68f2d1088ff&xtrack=1&scene=0&subscene=131&clicktime=1553743670&ascene=7&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0334&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BAABAAoACwASABMABQAjlx4AVpkeAL6ZHgDRmR4A3JkeAAAA&lang=zh_CN&pass_ticket=GLbr75P7rJ3uvai1tpG%2FhDDQUqiUo%2FGIfrox2RjPpcTLhjxkISTYNxUEWHvZCUUh&wx_header=1


超6成APP“不老实” 好多人都在用
 更有甚者,其中9款APP由于长期“屡教不改”,被点名批评。这9款分别是:聚美、贝贝、穷游、TripAdvisor猫途鹰、神州租车、一嗨租车、饿了么、百度糯米、格瓦拉生活。

这些APP正窥视你的生活!连你的“日历”都要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xNDM4MA==&mid=2666245741&idx=2&sn=09176398000983bea4a8e8f44920cbe3&chksm=bdb3c72e8ac44e384c2fbfaab87404ec7b140dd29957c58abbce3df4843daf75f407db5f5846&xtrack=1&scene=0&subscene=131&clicktime=1553847142&ascene=7&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0334&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BQABAAgACgALABIAEwAGAJ2GHgAjlx4AVpkeAM6ZHgDZmR4A3JkeAAAA&lang=zh_CN&pass_ticket=iJbZhyWtR880Jdacx2BzrKEuh2JW1Z6vQsmu8J1FZ0xYyIsn5U0CWCkHH6bTez7E&wx_header=1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9/03/30 03:16:19

[Avatar]
  华仔 大四 粉丝数(24) 2019/10/11 18:51:42
 0 回复 引用
   #5
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在线旅游大数据杀熟?

无标题

https://mp.weixin.qq.com/s/sY1MmUXi0yRF_oXAnlQUpQ


[Avatar]
  新疆退休 初一 粉丝数(0) 2020/10/03 18:47:38
 0 回复 引用
   #6
禁止大数据“杀熟”!国庆出行前,这些新规要知道!

无标题

https://mp.weixin.qq.com/s/DnzU5HR_eRe9ZUZjjejhkA


[Avatar]
  会飞的鱼 二年级 粉丝数(0) 2020/11/04 08:42:01
 0 回复 引用
   #7
消费领域算法杀熟差别化对待消费者,看人下“菜碟”,千人千面,获取消费者个性化数据,在此基础上给用户个性化推荐,对不同人采用不同算法。根据地理位置加价,根据搜索频率加价,要与算法斗智斗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算法也能根据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精准推荐。
基于位置服务也会有“大围栏”式杀熟。根据消费者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来杀熟。谁是真正的刀俎?
旅游,电商都是这样,这些大数据如何监管?

[Avatar]
  油腻男人 四年级 粉丝数(0) 2020/11/04 09:48:41
 0 回复 引用
   #8
收集人的位置,喜好,行为习惯数据的公司巳经走火入魔了。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20/11/04 09:49:05

[Avatar]
  花香 三年级 粉丝数(0) 2020/11/11 13:14:53
 0 回复 引用
   #9
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或被认定垄断!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优势实行的某些交易行为,也需警惕是否构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在分析是否构成差别待遇时,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等。 

双十一前夕,国家重锤出击,平台经济反垄断!互联网巨头瞬间蒸发千亿市值,美团京东暴跌10%

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或被认定垄断! 征求意见稿指出,平台经济领域垄断协议主要是指平台经营者、平


[Avatar]
  游客 2021/01/26 01:34:12
 0 回复 引用
   #10
大数据杀熟太可恶,没有人性

[Avatar]
  游客 2021/01/26 21:38:29
 0 回复 引用
   #11
想方设法搞到你的详细信息好作恶多端。

[Avatar]
  游客 2021/01/27 01:33:54
 0 回复 引用
   #12
网络黑灰产成为网络犯罪多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最高人民检察院1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了近年来检察机关办案中,当前网络犯罪呈现的五大趋势:
一是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迅猛。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2020年达到了54%。特别是战“疫”期间检察机关办理的诈骗犯罪案件中,有三分之一是利用网络实施。在所有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包括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高位运行,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
二是网络黑灰产形成生态圈,为犯罪持续“输血供粮”。黑灰产上游为犯罪集团提供技术工具、收集个人信息,或为导流获客、广告推广;中游实施诈骗或开设赌场等犯罪;下游利用支付通道“洗白”资金,构建起完整黑灰产生态圈。规模庞大的地下黑产密切配合,为网络犯罪持续“输血供粮”,成为网络犯罪多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三是犯罪手段花样更新。网上网下、境内境外、虚拟现实相互结合,网络犯罪手段方式交织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网络诈骗手法多达6大类30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四是犯罪主体呈现向“三低”人群发展的态势。网络犯罪非接触性降低犯罪悖德感和罪恶感、超长的黑灰产业链细化犯罪分工,降低犯罪专业门槛,加之超高的收益,致使大量法律意识薄弱、社会经验不足的人步入犯罪“陷阱”。网络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一些在校学生、社会务工人员都深陷其中。
五是犯罪危害叠加升级。网络犯罪危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相互交织传导,社会危害“量”的积累往往短时间内导致“质”的突变,敏感的生活“小”信息往往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大”事件。
郑新俭同时还表示,此前针对网络诽谤等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对“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立案侦查,推动刑事自诉案件转为公诉,向社会传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日还发布了《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以办案流程为脉络,以事实证据审查为主线,对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提出了规范指引,对办案技术融合、一体协作办案等机制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更好提升办案质效,推动网络治理,维护网络安全。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 璁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2015-2022 Jichengxin Australia info@jicheng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