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当毒害下一代成为普遍现象...
楼主:NY
粉丝数(49)
|
---|
![]() | #1 |
当毒害下一代成为普遍现象...
【NY原创】 近日的热点新闻,是成都一所有名的私立中学爆出学生食堂使用霉变腐烂食物的事件。 该事件的具体细节本文不再赘述。 笔者想感慨的是,这样恶性的事件,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难以避免的“常态”。
(当年的东亚病夫)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9/03/15 17:13:34 打赏 | |
![]() | #2 |
中小学生的“饭”,谁来管? 现在比较有点规模、有点名气的楼盘,都建有一所冠以“名校”名称的私立学校。在校就读的学生,多是住在附近的孩子(当然也有少数远的)。一般孩子上学也就十多分钟的路程。我就不明白了,这些私立学校为什么要将几岁的孩子留在学校用餐,而且还没有选择的自由!中餐、晚餐都要在学校吃。即便中午时间短暂,避免学生来回往返,中餐可以在学校解决,晚餐还要让孩子留在学校就没有任何理由了!(他们美其名曰“上晚自习”。) 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用餐,我认为这一定是“利益”所为,是学校主管和外包集团之间利益相互的媾和! 据我所知,悉尼的私立学校(中小学),中餐都是学生自己带(他们一般都自备保温饭盒),如果家长来不及为孩子准备,可通过手机向学校预定当日的中餐(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汉堡、三明治....什么的)。到中午吃饭时学生们三三两两一块儿,坐在校园里的花台边,休闲的凳子上,各自打开自己的饭盒,享用妈妈为他们准备的美食,或许她们还会臭美自己饭盒里的东西如何好吃、如何美味....。这一天,他们的中餐就这样结束了。我就在想,那里的学校主管、那里的餐饮大佬们,他们怎么没有嗅到这样一块“大蛋糕”呢? 再看看我们这里的私立学校,据说学生用餐学校不管,都是外包!而这些外包集团,还决心要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强!他们还计划着进入更多的中小学校,为更多的孩子们做“蛋糕”!谁说中国人没有创新精神。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9/03/17 03:49:03
| |
![]() | #3 |
多年前在大学读书时,吃过一次变质牛肉,肉都臭了。至今记得那个味道。
那还是中国一流大学的食堂。
| |
![]() | #4 |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9/03/15 19:04:54
| |
![]() | #5 |
有文章把这件事归结为资本逐利,归结为教育产业化。
其实有关民生的行业绝大多数都是逐利的,社会整体也是逐利的。 不在它是否要盈利,而是监管者是怎么去监管、如何制约它。有关管理者应该已经犯了渎职罪。 还有比监管缺失更深层的,是经济结构畸形,导致食物原材料相对收入成本占比过高。 学校毒食品和地沟油是相同性质的事情。
| |
![]() | #6 |
中国之声广播消息称全球癌症患者中国占了21%
| |
![]() | #7 |
我觉得食品卫生注意是好事,但也别一竿子打倒一大片,小摊上食品挺好吃的。
| |
![]() | #8 |
成都公布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最新进展,你关心的这里都有!
据初步了解,去年12月份,网络理政平台上就有家长对此事进行了相关投诉,反映问题包括“学校伙食贵,使用速冻食品、油炸食品多”等。 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家长的投诉重视是不够的,回应是不及时的。要求学校整改,但整改并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温江区做出了停职检查的处理。具体要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应该负什么责就负什么责,但监管不力是肯定。 白岩松:从制度层面让利益脱钩 保证校园餐饮安全 校长陪餐、家长陪餐,好像会起到不错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还是属于人治的方式。因为仔细看,三部门的规定里说的是中小学幼儿园“应当”而不是“必须”建立用餐陪餐制度。 如果好的校长都“应当”,可有的校长就不“必须”,这似乎也没什么办法。所以,法律方面应有更高的重视,在制度层面让供餐单位和学校利益脱钩,并保证全流程监管,这样校园餐饮安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9/03/26 03:0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