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实现在各国的经济有点庞氏游戏的意思</span><br /><br /></strong> <br />2008年的经济危机可能是很多年轻人还记得住的唯一一次经济危机。 <br /> <br /> <br /> <br />对于年纪再大一点的,可能还记得2000年的.com危机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br /> <br />1997年,笔者在国外读书,在寄宿的人的家里看到电视上轮番播放金融危机的新闻。当时是完全不懂,不明白为什么几天之间,世道变了。 <br />为什么那些股票指数会狂跌,为什么有些国家的货币会象天上掉下的石头。 <br />只觉得这些新闻好笑。 <br />房东太太却严肃地说,经济危机一点都不好笑。 <br />可能她对以前的危机还记忆犹新吧。 <br /> <br /> <br /> <br />当时印象最深的几个新闻有: <br />韩国民众纷纷捐出家里的首饰,帮助政府化成黄金,度过难关。 <br />泰国几家银行摇摇欲坠,泰国货币泰铢对美元止不住地下跌。 <br />印尼货币对美元跌到1万比1的水平。 <br /> <br />好像一夜之间,很多财富就灰飞烟灭,很多金融公司倒闭,人们普遍变穷了,甚至多国的经济都陷入困境。 <br /> <br />这样的危机后来2000和2008年又各经历了一次。 <br /> <br />如果按照每7、8年危机一次的规律,现在似乎又到了危机该来的时候了。 <br /> <br />如果观察这些危机的特点,会发现危机的开端都是某种资产的大幅度跌价。 <br />比如2000年.com危机。那时红得发紫的互联网公司股票,在危机开始时出现了跳水式的大跌。 <br />(很多现在在搞互联网创业的小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十几年前互联网、网站、电商,曾在全球股市大大地火了一把。比现在还火。 <br />亚马逊、ebay这类网站就是挺过了当年的危机生存下来的幸运儿。不知道我们的集诚信网站,能不能在未来的危机里幸存呢?) <br /> <br /> <br /> <br />资产价格大跌,会引发银行的问题,因为很多资产都在银行做了抵押。 <br />银行资产大跌,会引发流动性紧张,就是银行的资金一下子干涸了,账面上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多钱。 <br />银行资金干涸就会导致利率上升,社会经济有停转的危险。 <br />于是更多的其它行业的公司也会面临倒闭。 <br /> <br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帮助,整个社会都面临破产和倒闭潮。 <br /> <br />那么各国政府是怎么控制危机和挽救经济的呢? <br /> <br />说白了,就是印钱。 <br /> <br />政府凭空(或者通过借贷)创造了钞票,投入经济中,防止经济出现停转的现象。 <br /> <br />为什么说这种做法象是庞氏骗局呢? <br /> <br /> <br /> <br />网上百科全书说道: 旁氏骗局(英语: Ponzi scheme)是非法性质的层压式推销或称「金字塔式骗局 」商业推销模式的一个著名的、成熟的代表案例,发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但到今日各种变体依旧存在金融市场中。 <br />其运作模式为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这与一般的理财会社的会员并无区别,但在庞氏骗局中,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参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即所谓“拆东墙补西墙”。 投资者通过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以支付上线投资者的投资与利润,初期通常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以利于推行,再逐渐拉长还款时间。 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支出,当现金总量庞大时尚不足以崩溃,甚至也可以正常投资事业来持续运作,但直到骗局泡沫爆破时,最下线的大量投资者便会蒙受金钱损失。 <br /> <br />标准的庞氏骗局通过高利率、高分配来吸引人们投资 (这个听上去是不是很象那些民间理财P2P干的事情?) <br />比如,头几批投入的人都获得了许诺的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的高额利息。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进来。 <br />事实上没有哪样生意能长期保持这么高的分红水平(除非是巴菲特的投资,所以巴菲特也经常被这些搞庞氏骗局的人拿来当幌子)。 <br />庞氏骗局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利润来支撑这种高额分红,只能是把后来者的资金挪用来分红。 <br />于是为了维持运转,需要更多的人和资金投入。 <br />于是,当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时,会引发投资者的挤兑提现潮,从而导致这个游戏玩不下去而崩溃。 <br /> <br />为什么说各国政府用来拯救金融危机的印出来的钱,让经济越来越象庞氏骗局了呢? <br /> <br />危机之前,通常是某项资产的泡沫化。比如“永远不会跌价”的房子。 <br />先前买入房子的人,等到房价涨了卖出,轻易获得大量利益。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卖出获利,纸面财富的增加也很醉人。 <br />这就是庞氏骗局里头几批投资者获利的例子。 <br /> <br />房价越涨越高,整个社会投入的金钱和资源越来越多。 <br />但是,如果有房子的人和开发商不卖出,他们的利润就没法实现。 <br />要是卖出的话,需要的接盘资金就越来越庞大。 <br />一直到,有一天,绝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房子了,接盘资金再也接不了盘了。 <br />此时,资产(房价)会大幅跳水。危机来临。 <br /> <br />但如先前所述,政府会通过印钞来拯救危机。 <br />印钞等于向这个游戏里注入了更多的资金,因此资产价格得以维持,经济还可以继续。 <br /> <br />这种救助(比如美国的数次量化宽松)相当于强制所有人都继续参与庞氏游戏(因为印钞就是稀释所有人的财富),接盘资金保证了,危机总能够一次次地度过,游戏(经济)总能过关斩将地继续下去。 <br /> <br /> <br /> <br />虽然说这种救助“象”庞氏骗局,但实际上区别还是很大的。 <br />比如在维持经济继续运转下去的同时,如果有别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转型成功、新技术开发成功等等),那么系统的利润会大幅提高,这个游戏的自我造血能力增强,游戏玩下去的可能性增大。 <br />还有,印钞注入经济相当于所有人都被强制性地参与游戏,没有象一般庞氏游戏中投资者退出的可能性。所以退无可退,人们拿不出筹码,就算回报率低一点甚至没回报,也没办法,还得接着玩。 <br /> <br />所以,到现在为止,印钞这个办法屡试不爽。 <br />所以,整个经济体中积累的“钱”也越来越多。 <br />所以,资产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br /> <br />如果大家都看清楚早晚会有印钞来解决危机的话,购买资产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大了。 <br />毕竟在这个游戏里,越早参与越有利。 <br /> <br />唯一不知道的,是印钞有没有个限度? 有没有个尽头? <br /> <br /><strong>(原创文章。转载注明作者和集诚信 jichengxin.com)</strong>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