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灿12:<div><br></div><div>来源:三姐 自在FUN 图片:网络</div><div>《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的作者是美国的莎法丽·萨巴瑞博士,译者是孙璐。由青豆书坊策划,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div><div><br></div><div>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乐意与我们谈心</div><div><br></div><div>“坐下来和我聊聊吧,你从来不和我谈心。”坦尼亚的母亲觉得自己被孩子孤立了。</div><div>“这有什么意义呢?你从来不听,而且我说的你也听不懂。”16岁的坦尼亚翻着白眼走到一边。</div><div>“不要对我翻白眼,小姐。”她母亲大声说,“你竟敢和我顶嘴!”</div><div>坦尼亚和她的母亲进入了对峙状态。这位母亲根据女儿表面的行为作出反应,结果加剧了母女之间的裂痕。</div><div><br></div><div>没有人比十几岁的孩子更容易激怒我们,一方面,家长要鼓励青少年独立自主;另一方面青少年表面上的缺乏尊重却让父母更多地控制孩子。家长既想和孩子沟通,又在无意中把他们推得更远,形成某种恶性循环。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深受其害。</div><div><br></div><div>孩子的青少年时代或许是最令父母头疼的阶段,尤其是对那些习惯控制和支配孩子的家长而言。因为孩子拒绝屈从于他们的意志,这令他们感到震惊和沮丧。很多家长为此严厉地惩罚孩子,但这却是最糟糕的回应方式。与之相反,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赋予其自主权,与他们充分沟通。</div><div><br></div><div>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可能会对父母说出一些“粗鲁无礼”的话语,家长无需纠结于孩子话语的表面意义,因为这往往是青少年的无心之语。不妨坦率的告诉孩子:“你这么说让我很伤心,但是我愿意弄明白你这样说的真实意图。”然后,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观察其言语背后的含义。也许在多次与家长顶嘴后,孩子才终于能够说出他们的心声。如果我们选择谴责和惩罚,就会不可避免地削弱沟通,甚至彻底关闭沟通之门。</div><div> </div><div>我曾经问过一些为青少年为什么不和父母谈心,他们通常会回答:“他们只会批评我。”他们的意思是,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尊重她们的看法。一次创造性的对话,其目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培养孩子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使得他们的行为自然地符合自身的最佳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孩子与我们分享他们的问题,使我们能够创造性地制定符合他们要求的标准。“安全”意味着孩子可以说他们想说的话,坦诚地交流,无需被评判、训斥或惩罚。</div><div> </div><div>如果孩子没有安全感,就无法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可能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他们埋葬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它不可能被接受,甚至连说出来都不安全;二是他们会用反常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由于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也会无视我们的感觉,这是众多父母无法与孩子交流的根源。</div><div> </div><div>传统的父母历来渴望了解孩子的每一件事。孩子小的时候,这是必要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断奶”过程,我们要信任孩子能驾驭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遵循这个自然过程,孩子就愿意适当地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生活,而不会觉得我们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也不会觉得我们对他们缺乏情感支持,并不真正关心他们。</div><div> </div><div>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怪物,真正的怪兽是堆积如山的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总是与未满足的需求有关,例如欺骗和撒谎。我见过很多有创伤的年轻女孩和男孩,他们用暴饮暴食、饥饿、偷窃、自残、说谎、欺凌弱小等方式来表达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绝望。青少年的父母如果不能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就不知道如何以健康的方式照顾自己,进而可能选择对自己有害的朋友,做出错误的决定。而父母并不知道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这段时期会成为很多家庭的噩梦。</div><div> </div><div> (三姐按: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并理解这一点,就不会视“不良行为”如洪水猛兽了。)</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