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仔:<div>今天你收能量了么?</div><div><br></div><div>跟N年前的偷菜游戏一样,蚂蚁森林在我的好友中又掀起了一阵热风,只是它披上了公益的外套。</div><div><br></div><div>尤其是春节时,给好友的小树苗浇水就能获得一个福,为了敬业福大家都拼了。</div><div><br></div><div>近期,支付宝又低调上线了一个“公益小游戏”——蚂蚁庄园。<br></div><div><br></div><div>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支付宝付款或捐赠”获取饲料,通过给小鸡投食收集鸡蛋,每集5颗可以一次爱心捐赠,具体玩法可以到支付宝的“教育公益”栏目体验。<br></div><div><br></div><div>蚂蚁森林也好,蚂蚁庄园也罢,都只不过是以公益慈善为诱导,本质上为了商业利益而服务的产品运营新模式。</div><div><br></div><div>抛开公益性质,以下仅对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分享一些个人看法。</div><div><br></div><div>1<br></div><div>种的不是树,其实是你自己</div><div><br></div><div>行走捐、线下支付、网购火车票、电影票、生活缴费、挂号、钉钉办公等,蚂蚁森林的能量获取方式已覆盖工作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div><div><br></div><div>你所种的每一颗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由你的一条条数据构成的,当然也包括你的一些个人隐私。</div><div><br></div><div>最初对蚂蚁森林的隐私条款提出质疑的是知乎上的一个回答,不过后来被支付宝的官方账号@蚂蚁金服 实名反对并做出了公关。</div><div><br></div><div>当然,我相信“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裸奔”这句话,我也能理解用户行为数据对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作用,不然菜鸟顺丰、华为腾讯也不会为了用户数据撕破了脸。</div><div><br></div><div>说实话,我并不在意个人数据被收集或存储,但是在界定使用范围、规避隐私风险、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企业和政府应当给数据的真正所属者——用户一个明确的说法。</div><div><br></div><div>而就这在之后,支付宝、京东、百度地图等均已调整自己的隐私政策并及时向用户做了声明。</div><div></div><div>2<br></div><div>养的也不是鸡,其实是支付习惯</div><div><br></div><div>在支付这件事上,支付宝可以说是玩出了花儿。</div><div><br></div><div>蚂蚁庄园的养鸡游戏中,获取饲料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用支付宝付款(线上转账、缴费、理财及线下到店付款等),除此之外,用支付宝付款还能领取鼓励金和收集蚂蚁能量。</div><div><br></div><div>这所有的产品设计都在给用户一种暗示“快来用我呀,快来用我呀”。</div><div><br></div><div>支付宝这么做,当然是为了阻击微信支付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div><div><br></div><div>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亿,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腾讯财付通为39.51%,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到14%,而在三年前,这一数字还是70%。</div><div><br></div><div>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了争夺移动支付市场,培养用户支付习惯厮杀了多年。</div><div><br></div><div>从红包大战到央视春晚,从敬业福到无现金日,最近又把战火烧到了线下及海外。</div><div><br></div><div>在支付体验上,微信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而在支付方式选择上,支付宝为勾搭用户费劲了心思。</div><div><br></div><div>3<br></div><div>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的共同套路</div><div><br></div><div>“再来一瓶”、买一瓶水捐一分钱的营销手段已经过时,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游戏+公益”的模式产生了新的获客绑客手段。</div><div><br></div><div>以养成类游戏培养用户的忠诚度,以好友排名刺激用户的胜负欲,以公益慈善为所有的行为赋予意义,实际上都是为了支付宝自身的商业利益服务。</div><div><br></div><div>在这场游戏中,支付宝把市场推广或商业合作的费用拔出来一部分用作种树、养鸡,而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完成支付宝预先设定的任务来参与公益,通过把以往单纯直接的补贴转化为需要付出才能获得的善款,最终实现支付宝品牌推广和用户公益成就的双赢。</div><div><br></div><div>而这一模式也很容易被复制到其他产品上。<br></div><div><br></div><div>以共享单车为例,自带的环保基因很容易与公益相贴合(甚至比线下付款减少碳排放更具说服力),比如推出“骑行一万里给贫困孩子捐赠一辆自行车”的公益活动,这种玩法是不是比红包大战更加上档次和有意义呢。</div><div><br></div><div>最后回到标题,为什么支付宝的种树、养鸡不是单纯为了公益?因为这两款产品在设计的最初就掺杂了各种“心机”:</div><div><br></div><div>为了促活,能量24小时后才生成,小鸡每5小时才能喂一次,这样设计无非是想让你增加打开支付宝的频率及停留时长。</div><div><br></div><div>为了用户黏性,1棵树至少需要17.9kg能量,而养鸡需要收集5颗才能捐赠,再加上好友排行榜,时不时推出的新功能(能量罩等),充分利用游戏属性来留住用户。</div><div><br></div><div>➤为了社交<br></div><div><br></div><div>虽说2017年春节过后,蚂蚁金服召开战略会宣布“不做社交”,但是给好友浇水、偷取能量、召回或驱赶小鸡这些游戏规则无一不是在增加好友之间的互动。</div><div><br></div><div>➤为了品牌形象</div><div><br></div><div>校园日记、登录漏洞给支付宝造成了严重的品牌危机,而通过公益慈善活动来为自己正名,挽回企业形象,不愧为一招好棋。</div><div><br></div><div>事实上,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如果企业是真切的做公益,即使有商业行为又如何。</div><div><br></div><div>➤为了给阿里系引流</div><div><br></div><div>除支付宝外,这两款游戏还打通了淘票票、飞猪、钉钉、蚂蚁聚宝等阿里系产品,通过场景带动阿里生态体系中其他产品的使用。</div><div><br></div><div>➤为了培养用户支付习惯</div><div><br></div><div>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的终极目的都是将支付宝的支付属性具象化,给每一笔消费都赋予更崇高的意义,从而引导用户多场景下优先使用支付宝。</div><div><br></div><div>社交,一直是支付宝的心病,其本质上还是为了拉新留存促活。小打小闹的蚂蚁森林无意间为支付宝打开了新的思路,蚂蚁庄园能否延续蚂蚁森林创造的辉煌战绩,我们不得而知,但任何一款产品模式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用户的新鲜感也会随着产品同质化而逐渐降低。</div><div><br></div><div>与微信支付的较量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只是距离支付宝构建无现金社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div><div>来源:电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