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y: <strong>中国传媒大学家长心理座谈会,家长需要这样的座谈会</strong> <br /> 作者:集诚信钰 图片:部分来自网路 <br /> 放心不下孩子的我也成为送学家长当中的一员。 <br /> <br /> 从儿子宿舍出来,一路上都是朝中国传媒大学报告厅去的家长们,居然没有一个孩子陪着。真如儿子所说:需要疏导心理的是我们家长。 <br /> <p> 一路跟随着家长们,就走到了报告厅,仅能容纳400人的报告厅早已被新生家长坐满,连门口、过道、台阶甚至是舞台边都站满了新生家长。一场以“与孩子共同成长”为主题的2016级新生家长心理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了。</p> <p> <br /> </p> <p> 学生工作处的陈处长介绍说“新生家长心理座谈会已经举办了五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与新生家长共同交流探讨,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对存在‘分离’焦虑的家长进行更好的心理疏导,家长的参与度一年比一年高。”</p> <p> <br /> </p> <p> 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张静老师作为主讲人,首先通过几个小游戏带动现场气氛,让我们进入轻松自如的状态,从而开启一场心理健康之旅。随后,张静老师列举了几组相关数据向家长们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以此切入座谈会主题即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难题以及家长应对策略。她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短片以及生动案例,详细讲解和分析了新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并为家长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示范。</p> <p> <br /> </p> <p> 除了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外,新生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本次座谈的重要议题。对于许多新生家长来说,孩子一直都是整个家庭的重心所在。但在孩子离家上学后,对远方求学的孩子的担忧、生活重心的转移、生活节奏的变化等都会使家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产生变化。对此,张静老师也为各位新生家长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应对建议和方法,如重拾曾经的兴趣爱好(歌舞、书画、摄影、运动等)、培养专属夫妻二人的生活乐趣、规划外出旅游拓宽视野等,从而引导家长实现心理平衡,开始学会关注自我,并把享受自己的生活当做给孩子最好的礼物。</p> <p> 座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张静老师最后带领我们全体新生家长体验了冥想放松,让大家回忆与孩子的相处片段并在心里提前做一个告别。我和很多家长都眼眶泛红、潸然泪下,感慨良多。这个环节让我们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上升到情感层面,对孩子、家长而言都是一种慰藉。</p> <p> <br /> </p> <p> 座谈会结束后,仍有很多家长久久不散,积极与张静老师进行交流。</p> <p> 听了讲座我很受启发,原来新生家长与孩子分离后,所产生的各种症状一般会持续3-6个月,适应之后大部分家长可以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但在适应过程中,家长的心理波动还会“比较剧烈的”。 </p> <p> 所以我们也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需要调整好自己,我们过好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就是让他们放心,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谢谢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的心踏实多了。</p> <p> <br /> </p> <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