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div> </div><div>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记者周益帆于中涛)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秋节吃月饼,是咱们的习俗,与月饼相关的一个新的趋势是,很多人今年在淘宝、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卖起了私房月饼,这些月饼一般打着“无添加纯手工”的旗号,吸引了很多人。 </div><div>但是,您知道吗?月饼有国家标准。在2015年12月,新的月饼国标正式实施,这个推荐性标准对月饼的分类、脂肪含量、糖分、蛋白质等等都做出了要求。也就是说,今天是月饼新国标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中秋节。在消费者、监管部门的眼中,这些私房月饼有保障吗?</div><div>在淘宝搜索“私房月饼”,会出现400多件宝贝。销量最高的一家一个月就卖了将近2000件。</div><div>“现在订,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发货呢。太忙了”。卖家宣称 “无任何添加剂 以纯手工制作”,一般可以保存十天左右,都是无添加的,自己做的。</div><div>类似的私家月饼,还出现在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对此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div><div>记者:想问问你们,朋友圈里有人卖私房月饼的吗?</div><div>路人1:有的有的。</div><div>记者:你们会买吗?</div><div>路人1:如果很信任的会买吧。</div><div>记者:在朋友圈今年有人卖自己做的那种月饼吗?</div><div>路人2:有、有。</div><div>记者:你有考虑买吗?</div><div>路人2:买过。就是今年才买的,因为今年火的。</div><div>熟人背书、加上美味安全无添加的噱头,私房月饼一般十分受欢迎,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一些卖家甚至会将自己制作月饼的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辽宁的李小姐说:“现在都愿意拍那种小视频,真真切切地通过视频能看到,这种直观的方式让人比较相信这种东西。”</div><div>不过,视频和宣传,并不能保障食品安全。去年底施行的新的月饼国家标准,对于不同类型月饼中的糖分、脂肪、蛋白质都提出了要求,虽然一些小视频部分展示了制作过程,但是对于原料中的成分,消费者无法判断。有媒体就将网购的4样不同的自制月饼送检,其中2样检出了甜蜜素。“7号样品是个私家厨房的样品,它的(甜蜜素)是0.15克/每千克,也就是说两家私家厨房不是零添加,因为我们已经检出了甜蜜素,甜味剂和防腐剂有很多种,我们只检测了两项,其中就有一项。”</div><div>此外,月饼生产出来之后,家庭作坊的存储能力有限,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div><div>从食品包装的角度来说,这些“私房”月饼没有注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及食品标签,同样不符合国家规定。一位曾在上海某知名糕点企业工作的业内人士说:“我是因为工作关系,知道原来月饼在中国贩卖需要有资质的食品厂去做、去加工,并且要在月饼上贴标,标注所有配料以及加工月饼厂、联系方式才能贩售,私房月饼一般做不到这点,因为都是自己做。”</div><div>今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外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办法将于今年10月1号起施行。其中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的,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但这些在微信朋友圈中售卖,销量动辄上千的私房月饼,对监管部门来说,仍然存在查处难度。食药监部门建议消费者,入口产品,还是要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正规生产厂商。</div><div>来源: 央广网(北京) 版权归原创所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