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弦:<p>“不忘初心”是我们单位每年做半年或年终总结时大家最爱用的话。包括我自己在毕业入职后的第一个初秋都写过“花开半夏勿忘初心”这样的标题。</p> <p>后来不断看到一些所谓的有思考、反鸡汤的文章,诉我直言,真心觉得这些人都只不过是个不负责任出来指责的“理中客”罢了。你了解别人的初心是什么吗?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去实践?又或者,人生在某个时候是真的需要一些鸡汤的支撑。如果真觉得这句话污染了你的朋友圈,那就把他/她屏蔽好了。如果你知道发朋友圈的人没有去实践,那么其实这样子的指责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她,听不到。</p> <p>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这八字良言很重要。现在写这个评论是没能用好这八个字,所以才写了。</p> <p>回到不忘初心的问题上,其实所谓忘不忘初心都还好,关键是你有没有初心,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初心,没有的话那你所谓的不忘的初心到底是个什么鬼,我觉得想想这个问题或许更重要。</p> <p>两年前,一个朋友从贵大考上南大的直博,不过一年时间,就退学参加工作去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喜欢那个方向罢了。</p> <p>同样是退学的事情,有个学弟毕业成功保研南京师范大学,但也退学了,为什么?还是因为不喜欢那个专业,所以回家复习研究生考试坚持自己所爱,今年如愿以偿考上了自己喜欢的财会专业。</p> <p>这些人很勇敢也很幸运,知道自己真正的初心是什么。所以说,有初心并且选择不忘记的人,是值得尊重的。</p> <p>两年前看过蒋方舟的一篇博文,贴出来分享一下。</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br /> </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蒋方舟:所谓“初心”</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一度,我很讨厌“初心”这个词。</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因为它总是出现在成功人士看似云淡风轻的叙述里:“上市那天,我对我的员工们说,一定要不忘初心。”印在商业杂志封面,一张巨老谋深算的巨大的脸旁边:“我的初心从未改变。”</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初心”,变成了强者自我标榜的勋章。成功者不仅挣够了钱,享受了权力和荣耀,同时还要霸占舆论领域和精神高地。他们不仅要煮心灵鸡汤,还要当青年导师,给出一些漂亮但毫无参考价值的人生金句。</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初心”这个词,变得前所未有地可疑。</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我被要求得最多的为他人写下的励志格言。</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终于有一次,我在写完这八个字之后问眼前那个淳朴青涩的男生:“你的初心是什么呢?”他想了想,说:“你再帮我加上一句:考上公务员吧!”我又添上了那句话,并且心血来潮地指了指他的左胸,豪迈地以示鼓励,看着他莫名其妙地离开。</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考上公务员也好,过上梦寐以求的中产阶级生活也好,这些算不上太坏的人生目标,其实和“初心”并没有什么关系。职场的成功学,无外乎是一个“熬”字,熬到比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离职了,比你有心眼的人被排挤走了,比你能干的人自己创业了,你就在职场熬到头,也就成功了。</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从始至终,你都沉浸在打怪—累积经验值—涨血槽—升级的过程中,奔跑在一条万人同行的马拉松赛道上,你其实不需要顾虑自己迷失方向,只要朝着人潮涌动的方向前行即可。</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可是一直走在一条别人修建的、走过的、通向别人住住所的道路上,随波逐流,在别人制定的标准下愉快地过完一生,这样的一生,有没有“初心”,似乎也没那么重要。</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人人都在说要对初心念念不忘,但是找到初心和坚持初心一样困难。</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大多数时候,需要背对着他人,才能面对自己。前段时间,我问看了侯孝贤的一篇演讲,他说到拍电影不能老想着那个元素抓来,想着哪个明星可以用。这样或许会成功一次两次,但慢慢地,你自己就没了。</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寻找初心的过程,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助——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只能独自在黑暗中摸索,修正。</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我十八九岁的时候,受了一些不负责任的鼓励,误认为自己除了写作,还有一大半的技能还没有解锁,因此做了一些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最后,这些失败而丢脸的经验,带给我的是“我来了,我看到,我先走了。”的满足感,然后又调转方向,回到写作的路上来。</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这过程就像是一部电影,讲一个人永远活在同一天,他惊讶、狂躁、绝望,最终是靠一遍遍修正自己,找到完美的方向,才打破了魔咒。</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初心”一定不是一条路走到黑,不动摇,不怀疑。这样昂首挺胸的自信往往是源于无知。寻找初心的路一定充满了不安而恐惧。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路。</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找到自己的命运,然后没有怨言地坚守下去。我所认识的一切作家,都曾向我抱怨过坚持写作这个初心的艰难,他们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到达一个彼岸,每天早上坐书桌前,折回起点,校正自己,重返现场。整个过程如海上遇难者一样孤身挣扎,没有人能够伸出援手。</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经过这样日复一日试炼的初心,变得坚韧而光滑,就像《庄子》里提到的“刀刃若新发于硎”,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磨出来的一样。</p> <p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left: 40px;"> 你见过这样的奇迹吗?我见过。在圣彼得堡的冬宫第一眼看到伦勃朗的《浪子回头》,狂野画笔下的道德力量让我仿佛被痛击一样流下眼泪。这幅画创作于他的晚年,他每一笔都是背叛,对他的金主,对当时的潮流,对难以理解他的受众。但他唯有对自己忠诚,如中国古人所说“矢志不渝”里笔直地射向靶子的箭,忠于初心,虽蹈海,也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