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仔:男童骑共享单车致死案律师:索700万是请求惩罚性赔偿<div>2017-07-24南方都市报 </div><div><br></div><div>3月26日,上海天潼路交叉路口,一名11岁男孩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与客车相撞,被卷入车底身亡。这也是发生在上海的首个不满12岁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致死案例。</div><div><br></div><div>7月19日,死者父母追加ofo为被告方,连同其他三方被告(肇事客车司机、车辆所属的汽车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诉至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索赔878万元,并要求ofo公司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 而根据该案原告代理律师张黔林向南都记者提供的上诉申请材料显示,事故发生后,“经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肇事客车司机负本起事故次要责任,受害人负本起事故主要责任。”</div><div><br></div><div><br></div><div>对于这起悲剧,坊间对于主要责任的认定并无异议。争议点在于ofo公司责任几何?一些网友认为878万的赔偿金额虚高,有公号对共享单车是否应承担上百万赔偿金设置了投票,结果显示有82%的网友认为“父母也没看好孩子还怪别人”,只有4%的网友投给“该赔,机械锁不安全,也难禁小孩注册”,另有13%的网友表示“说不清”。</div><div><br></div><div><br></div><div>事故现场照片。</div><div><br></div><div>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3月28日),ofo方面曾表示已第一时间派出专业团队,前往上海调查及处理相关事宜,“如何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机制,从源头上杜绝12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单车,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是我们正在全力以赴调查研究的重要目标。”</div><div><br></div><div>7月24日,南都记者从原告向法庭邮寄的上诉申请中了解到,原告认为造成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机动车一方虽经认定在本次事故中负有次要责任,更重要的是ofo共享单车的所有人一方,其以在公共场所向不特定的对象投放ofo共享单车作为运营方式,并通过该运营方式获利,则其理应承担车辆所有人应负的义务,但其在ofo共享单车车辆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下,怠于履行管理义务。”</div><div><br></div><div>在最终诉讼申请中,原告方向法院提出了如下诉讼请求:</div><div><br></div><div>1、判令被告一(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立即收回所有ofo机械密码锁具单车,并更换为更为安全的智能锁具;</div><div><br></div><div>2、判令被告一(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向原告赔偿死亡赔偿金等739718.4元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700万元;</div><div><br></div><div>3、被告二(肇事客车司机)、被告三(车辆所属的汽车租赁公司)、被告四(保险公司)向原告赔偿死亡赔偿金等493145.6元,以及精神赔偿金50万元,由被告四(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内优先赔付,不足部分由被告四(保险公司)在商业险内赔付。</div><div><br></div><div>对话原告代理律师张黔林“共享单车涉及公共安全,应对缺陷的车辆及时发现和召回”</div><div><br></div><div>南都:您认为共享单车应该承担哪些方面的责任?</div><div><br></div><div>张黔林:车辆所有人和服务的提供者,投放在公共场所,提供公共服务,面向不特定的公众,涉及公共安全,理应有更高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不仅包括产品合格,不能有不合理的缺陷,及时的维护管理,还包括对缺陷的及时发现和召回,以及投入公共领域之前的详细论证。</div><div><br></div><div>如果一边在迅速扩张占领市场,一边又不愿对缺陷产品及时召回,企业对可能造成的未成年人的伤害只能说至少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而这就是民法上的过错。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角度,该法的原则之一就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是上述提供三"公"服务的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因素。</div><div><br></div><div>南都:878万元这个数字是怎么定的?</div><div><br></div><div>张黔林:我们是按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ofo占百分之六十,肇事客车司机、车辆所属的汽车租赁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占百分之四十,精神损害赔偿金ofo700万,肇事客车司机50万算的。</div><div><br></div><div>南都:有网友认为索赔878万元赔偿金额虚高,您怎么看?</div><div><br></div><div>张黔林:首先要承认生命无价,之所以司法实践中必须给生命确定一个价格,不是因为生命有价,而是因为生命不可重来,这样就需要给生者造成的精神痛苦予以赔偿,所以只能以给付金钱的形式。</div><div><br></div><div>其次,精神损害赔偿一方面具有抚慰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具有惩罚的功能。但长期以来司法实践中比较强调抚慰而淡化了惩罚,客观上给生命标明了一个基本固定的价格,我认为赔偿金的多少应当与给亲人造成的痛苦、侵权人的赔偿能力、过错程度等因素相关,否则数额太低,对一些超级企业可以说微不足道,而达不到惩罚的目的。</div><div><br></div><div>第三,侵权责任法确定了惩罚性赔偿,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向ofo索赔精神损害赔偿700万元的诉求,该诉求是否能被支持或支持多少,最终都由法院来依法决定,但作为受害人一方,主张多少赔偿金额是原告的权利。</div><div><br></div><div>南都:有网友认为在这起事故中家长应该承担第一责任,家长应该尽到对未成年的监管义务,您怎么看?</div><div><br></div><div>张黔林:据小孩父亲回忆,当天中午还在一起吃饭,大约到12点、1点发现小孩不见就骑车到处找,中间小孩不在大人视线中约一个小时。对11岁小孩的监护是否必须要像对婴幼儿那样24小时监护?到一个什么程度才算履行了监护义务?这可以探讨。</div><div><br></div><div>摘自腾讯新闻 采写:南都记者 王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