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家书店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说我一年前花两百多块办理的租借书籍的“会员”到期了。书店工作人员还说,“会员”虽然到期,但按办“会员”的合约,会免费再让我到店挑价值一百块的书。我有点小感激这家书店。毕竟过去一年中,我只在该店恭敬地借过两本书。如果这家店在“会员”到期后不送我一百块的书籍,我还真有点亏呢。
其实这都还算好,毕竟还是用过两次,不算纯粹的打水漂。有些“会员”,就有点肉包子打狗的味道,比如健身卡。据我在健身房的内线称,办了健身卡然而一年之中并没用几次的,大有人在。所谓健身房,赚的就是这些人的钱啊。内线还跟我吹了个关于健身房的段子:“一天不去自己知道,两天不去教练知道,一周不去健身房门前放鞭炮:'又有一个傻子不来了'!”我点头称是,说,我有不少同事就是这种懒汉。
健身卡这种,过期了钱打水漂了也是自己活该。毕竟合约清楚明白,童叟无欺,若自己犯懒,自己去厕所哭吧。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纯属老板心黑了。他们的终极大杀器,要么是跑路,要么是向法院申请破产,总之用尽各种办法让会员的卡提前报废。我有个朋友,花数千元给孩子办了一张某连锁游泳店的卡。一开始,她觉得这连锁游泳池真是服务好啊,各种贴心啊,感觉物有所值啊。但这张卡她还没用到两次,老板就着急忙慌地向法院申请破产了,数千会员的会员费面临打水漂的悲惨结局。然而实际上,就在老板宣布申请破产的头一天,该连锁游泳店的工作人员还在为新入会的会员办理游泳卡。我朋友很诧异:经营状况这么好的一家店,怎么说破产就破产?这难道是一个请君入瓮的现代版故事?好大一个阴谋啊。
不如来扒一扒,那些你曾经花钱办了的卡,买了的会员,然而最终并没有什么卵用的那些往事?来源:麻辣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