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琴报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快速发展,消费方式逐渐由实体转向网购,这一消费习惯的转变给传统的实体零售商带来不少冲击。传统实体零售由于成本上涨、市场需求放缓,“关门退租”现象有所增加。
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代表全国工商联作大会发言时表示,实体零售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打造新业态,创造智慧零售新模式。
何为智慧零售?张近东表示,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充分感知消费。在实体零售倍感压力的同时,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网上零售额增长26.2%,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以上,移动端购物占比达到68%。张近东分析:“实体店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充分,易于鉴别防范假冒伪劣,但是不能像网上零售那样,突破时空限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选择。”
作为中国最大的实体零售企业之一,苏宁历时7年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彻底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零售企业。张近东以智慧零售创新者和实践者的身份,剖析了未来智慧零售的发展路径。
顺应移动互联网新趋势 变革流通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对实体店进一步造成冲击,也给PC主导的传统电子商务带来巨大挑战。张近东表示,实体零售不能死守老路,必须创新求变,顺应移动化、社交化、本地化的发展趋势,与移动互联网实现有机融合,走智慧零售之路。要基于移动端拓展新渠道,实现销售无处不在、购买随时随地;运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社交营销、社群营销,培养消费者黏性,提高忠诚度;利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零售业态,发展社区零售网站、农村服务网点,更好地贴近顾客。
近两年来,苏宁积极参与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全国开设2000家线下农村直营店,设立300个线地方特色产品馆,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打通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规范电子商务 促进智慧零售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是零售的虚拟渠道,是发展智慧零售的重要技术手段。据不完全统计,电商行业企业和个人商户已超1000万,从业人员接近2400万。但是,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尚无法可依,存在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投资补贴等不良行为。
“要尽快出台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张近东说,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发展智慧零售的重要保障,要发挥行业协会协同管理作用,加强全渠道动态监管和行业自律,打击取缔制假贩假窝点,建立失信电商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公开商品质检信息,向社会开放查询;推进线上线下平台承担连带监管责任,前置网络交易管理,减少假冒伪劣滋生土壤。引导电商企业服务实体零售,搭建智慧零售平台,推动零售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增强消费信心,释放社会购买力。
大数据牵引 以智慧零售推动有效供给
供需错配是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一个重要原因,智慧零售连接制造,通过数据牵引,能精准匹配供需关系。近年来,许多企业改革传统零售模式,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贯通线上线下,通过大数据挖掘消费规律,反向定义产品设计,同步预售、预测订单,以需求引导生产,让“精准订制”“智能制造”成为现实。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业摆脱低端化、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张近东首先肯定了大数据的重要性,他认为传统实体零售看得到顾客,看不清顾客行为,更看不出顾客未来的行为趋势。在网购平台上,顾客行为被完整记录,加以一定的算法模型,就可以预测顾客未来的行为趋势。张近东建议,要尽快完善数据采集、交易和安全披露的法律法规,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要引导大型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与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推动有效供给。
我国拥有最大的人口规模,最快的消费增速,最多的网购人群,零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张近东表示,推进智慧零售健康发展,将会激发新供给,激活新消费,这对中国零售业,乃至对中国实体企业都有着标志性意义,将推动互联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