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少年之前的高考作文还不是议论文主宰的年代,那个时候的高考满分作文,才是真正的色彩斑斓,童话般的故事、充满幻想的地方,文字总能构成极美的画面。
高考前还被强行刷新了三观,写作是有公式的:

第一段需要有一句不短不长的高逼格的话语,点开你的文章内容
第二段说明你的观点,不能不明确,要清晰表明你对此的态度
第三段举个例子来证实你的观点
第四段举第二个例子,最好能是反例
总结段还需要和开头互相呼应
这么一来的确对学生总体得分有帮助,思路清晰,写作更显得流利,但是却限制了很多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楼主总是觉得一旦套上了公式,所有事情都显得多少有些古板。你在还能随心所欲写你想写的东西,是什么时候了呢?
高中的时候,老师交代要写周记,一周一记,但是你要是真的老老实实去写周一吃了什么、周二玩了什么、周三学了什么……那就会显得你low爆了,那时候的周记还是要批改的,还会有老师的评语。而且写的极好的还会被老师单独挑出来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同学欣赏,听了几周,也就发现了什么才是好的“周记”,你并不能单是简单的“周记”,而是得另辟蹊径。
其实所谓的“周记”相当于一次不限题材的作文大比拼,端看你如何发挥,但是表面的工作也还是要做的,毕竟是周记,于是第一段总是离不开“时光飞逝,短暂的一周又匆匆而过,我们不禁感慨时光流逝之快……”,这就有点类似于英语作文百用不厌的“With the development of…”然后就开始自己的抒情大作。
有的小姐姐还突发奇想在本子上画两个插图,以此来缓解老师改作业的压力(但要是画的不行就还是算了吧)
自我发挥完毕,周一课代表收作业。拖拖拉拉会有几个人不交,原因有多种,一种是周末忘了写,一种是不愿意交太早担心有人偷看。终于到了下午凑齐全班同学的作业,看着课代表往办公室走去的背影,在心里期待着,期待着什么呢?谁知道呢。
接下来就只等着本子发下来的那一刻了,老师不会亲自拿作业过来,一般都是直到周五早上上课才告诉课代表,“等下午你过来办公室拿本子去发”,(其实挺心疼课代表的,因为有的同学为了好看买了厚重的大本子,类似这样
五十多本,一个小姑娘搬过来,累得够呛)
等到本子发下来了就开始懊恼为什么自己才那么点分,然后开始找分数高的同学的本子各种传阅,遇上那种不愿意给你看的,你还会在私下嘀咕:嘁,都写出来了还不让看,老师不也看了?他又不会给你保密。
然后继续转移目标,接下来就各种:“哇!好高的分。”
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其实自己内心也明白,任何你觉得值得到达的地方都没有捷径,但就是控制不住当时自己内心涌上来的一股酸味。
有的同学却不屑攀比这些,无论自己的是高是低,他都不关心别人的是如何,也没兴趣,这也算是一种自我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快乐吧,这种的人没有想那么多倒算是洒脱的紧,但是这种心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
但无论那个时候的我们无论是怎样的,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梦寐以求的那个远方,我们都明白,人生是一场旅行,每一次出发都需要目标坚定,每一步都需要勇往直前,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所以到了周末又会来努力一番。
也许那个时候的我们写出来的才是我们内心最真挚的声音。
“山河平静辽阔,无一点贪嗔痴爱,而我们匆匆忙忙,都还在路上”
现在的我们也许迷惘,但是要记得,放弃的挫败感远比迷惘可耻和空虚。人生的故事、人生的痕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