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zpy
Post 2017/09/09 07:31:37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遵义市的湘江河水边晨练的人本该络绎不绝的,可是因为这一堆堆的纸钱灰,水饭,很多市民只好改道晨练了。

文明祭祀公告指出了焚烧纸钱、香烛.......等是不文明行为,可是哪些祭祀方法是文明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呢?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9/09 04:39:08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跳跳小妞儿:文化圈,以及语系都分属不同。但大家都是中国人啦。
桃子
Post 2017/09/09 03:40:09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勤劳善良小农民:是啊,很多时候朋友开玩笑,在古代我们算是外邦了
艾书
Post 2017/09/06 05:17:43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勤劳善良小农民:感觉现在这些节日,其实都在慢慢的变淡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9/05 19:51:19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跳跳小妞儿:西藏、青海,与我们这边可以说属于是不同的文化圈了。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9/05 19:50:37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美美周: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要烧纸,有些地方也放河灯,我们过七月十三。今天看到人民日报推送中元节,过十五的地方还挺多的。
桃子
Post 2017/09/05 07:15:45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我们这边貌似没有这个节日,在电视剧里看到过,觉得很有历史文化

美美周
Post 2017/09/05 00:10:01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我们县城里面气氛还是很浓的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9/04 21:33:09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枫林晚:是的。尽管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很快,但是观念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很难改变的。像我,以前其实不是很注重,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对这个更有敬畏之心了。感觉,这是难得的,和自己逝去的亲人,对话的机会(当然,是我们单方面和他们说话)。
枫林晚
Post 2017/09/04 19:26:51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昨晚回家看见地上在冒烟,很奇怪:失火了,怎么没人管?后来看见楼周围烟雾缭绕,才明白是在祭祖。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9/04 07:38:44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艾书:我们也是七月十三,我忘记的时候,我妈会打电话提醒,然后提前回家。这周末都在家待,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自己也重视起来了。敬畏之心更重了。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9/04 07:36:09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carly:和我们这里差不多,整个过程差不多一个星期。对鬼节的重视,其实代表了对祖先的敬畏。
艾书
Post 2017/09/04 07:30:01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carly:我家那边是七月十三过的,以前也会祭祀,不过现在更简单了,晚上出去给逝去的爷爷和婆婆烧点纸钱,其他的都很少做了。我们这种在外的小孩就更不用说了,和平时一样过。
#Carly
Post 2017/09/04 06:49:21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原来鬼节叫中元节,在我们家鬼节是从七夕(迎鬼魂回家)开始的一直到七月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连续好多天(送鬼魂走)。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9/03 23:35:34     文章主题: 一个气氛微妙又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中元节

中国地大物博,民俗文化丰富灿烂,同样的一个节日,不同的地理位置都有不同的过节风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祀祭祖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祭祀先祖、缅怀先烈,已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但是有一个节日在人们的观念里,有着和清明节的同样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许多地方是七月十五过节,但在楼主的家乡(贵州省清镇市),分别过七月十二、十三、或是十四,过七月十五的却是不多。我们这里过节的一星期前(现在仪式逐渐简化,有些人家两三天前才开始),人们便开始了“七月半”祭祀的一些仪式,打扫桌案、神龛,摆放贡品,燃香烧纸,祭祀一旦开始,每日饭前祭告祖宗,待祖宗用过之后,我们才坐下吃饭。直到最后一晚给先人焚纸锭,让他们将“钱财”带回自己的住处,“七月半”才算过完了。这是一个微妙的节日,每日祭祀似在与祖宗进行对话,祭告家中大事的同时,也在祈求祖宗的庇佑。



以前对家中提前祭祀祖宗的仪式不了解,父母也解释不清,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早已是多年来约定成俗的事。近来在网上看到关于祭祀的解释,个人觉得倒也是符合情理: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这么看来,七月半其实就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但小时候对七月半的概念理解,完全是基于因为“鬼节”这么一个称呼。因此每年七月半临近,总会觉得气氛有点诡异(现在看来其实是心理因素)。因为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除了有家有去处的鬼魂,其中还有不少孤魂野鬼,但许多人家除了祭祀先人鬼魂以外,也有祭孤魂野鬼的。只要提起鬼魂,便自动脑补各种“恐怖片”的场景,但其实七月半和清明节的本质是一样的,是一个祭祀节日,也不存在什么的怪力乱神的事情。



相反,小时候觉得繁琐的事情,现在看来却是一种增强家族凝聚力仪式,这些节日让在外打拼奋斗的家人有了归宿感,增强自我族群身份的认同。以楼主家为例,家里的孩子都各自成家,老屋基本没人居住,只有逢年过节,大家才回到老屋一起过节,当然一般都是我父母提前回去打扫卫生,准备饭菜。尽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每一日都变化惊人,人们从求学到工作,人生经历大不相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民俗和家规(或族群习俗)的感染力和约束力仍然惊人。



当然,传统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就以焚烧纸锭这是来说,虽然是表示对祖先的祭告和缅怀,但是纸锭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可以让一座小县城都是“乌烟瘴气”的。自家有院子的,倒是在院子里烧也就罢了,没院子的,都跑到街道焚烧,影响夜晚行车。
但是,这恰恰又是人们过中元节(七月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