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明明
Post 2016/09/25 00:47:29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林飞扬:感觉我就是其中的一个看来得提高在这方面的关注啊
林飞扬
Post 2016/09/20 06:03:23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感觉中国的普通孩子对于科技和科学的关注度非常低,关于科技的新闻额阅读率也很低
NY
Post 2016/09/04 08:11:16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NASA的朱诺探测器发回了第一批近距离木星图片。
这些图片是8月27日,朱诺在其第一次设备全开从木星两极掠过时拍摄到的图片。
当时朱诺距离木星云层顶端大概4200公里左右,总共的穿越时间为六小时,获得了6Mbytes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传回地球花了一天半的时间。

首批披露的照片为:

对木星北极的第一次观察



木星的北极的实际图片出乎之前大家对它的预料。首先,木星北极的云层比其它区域都显得更偏蓝色。同时在北极没有其它区域的那种平行于纬度的带状结构。而是许多不规则和漩涡状的风暴。同时观察到云层有影子,表明一些云层比另外的云层高度高。
同时木星的两极也没有土星北极上观察到的六边形结构。
木星,的确是非常独特的星球。

同时,朱诺上的红外成像仪首次拍摄到了木星南极的红外照片。


这张照片揭示了木星深层大气的结构,其中发亮的光环为木星南极的极光。
朱诺拍摄到的红外照片是任何其它地球表面以及飞行器上的观测装置都无法拍摄到的照片。

朱诺还会继续环绕木星36圈。

(译自NASA官网)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7/07 19:56:58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NY:原来如此,不是走直线距离。太高打上了,太空领域的东西真的很高端,今天也是长知识了。
NY
Post 2016/07/07 19:17:04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朱诺飞行器最后的结局:

Juno将在任务完成后,即一年多以后,由NASA操控高速坠入木星大气层,被高温销毁。

和九十年代的伽利略探测器的处理方法一样。

这么做的原因是:

由于高辐射,朱诺上的设备设计寿命仅为一年多。之后,探测器的控制电路有可能完全失效。

失效之后的探测器将完全不受控制,有可能会撞上Europa等其它木星的卫星上。

目前的判断是木星的某些卫星有可能具备产生生物的条件。

为了不污染那些卫星,在朱诺失控之前,必须将其销毁。

这个结局太壮烈了!

NY
Post 2016/07/06 22:02:44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勤劳善良小农民:现在的深空探测器都是“投石器”式飞行方式。
设计一个掠过数个行星的双曲线或者椭圆加速轨道。
用发射火箭把探测器加速到足够快的初始速度,
然后经过数年掠过周围的这些行星,
通过在关键时间点调整其速度,
把探测器通过惯性速度送达目的地。
然后用剩余的很少一点燃料减速,让探测器进入目的地轨道。
所以,走过的路程是直线距离的几倍、十几倍。
如果将来有高密度燃料,可以直接直线飞行到达。
现在相当于航海时代的“帆船”。
“机动船”的技术还没有实现。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7/06 21:48:06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走了五年,才到。木星距离我们并不远(相对于宇宙空间而言),但从现有水平来看,也够远的。
NY
Post 2016/07/06 21:00:25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这次Juno探测有可能能够回答的问题:

  1. 木星的核是什么样?科学家想知道木星形成时,是一个岩石核心然后聚集了大量气体呢,还是直接由大量气体积聚形成的。
  2. 木星上水的成分有多少?目前从地球上观测的结果是木星比太阳系其它地方的含氧量少。所以探测木星的水分含量有助于了解木星的真实氧元素成分的多少,从而帮助判断木星形成的位置,是在靠近太阳的位置还是更远处。越靠近太阳,氧元素越多。
  3. 为什么木星红斑如此稳定?Juno有望提供木星大气层的三维结构数据,从而让我们了解木星大气的更多信息,包括大红斑有多深,是如何形成的。


更多Juno的示意图:


(Source: The Gardian)

有一只麋鹿
Post 2016/07/06 08:44:19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那个动态影片啊
NY
Post 2016/07/06 08:21:19     文章主题: 人类第一颗太阳能驱动的深空探测器——Juno正式围绕木星运行



今天最大的新闻是Juno(朱诺)宇航器进入木星轨道。

关于Juno的一组数字:

Juno于2011年8月5日由美国宇航局(NASA)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
经过五年的飞行,于2016年7月4日(美国时间)抵达木星轨道。
Juno将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围绕木星转32圈。
其中离木星云层顶端最近处为5000公里,
这是距离木星最近的一次。

5年内Juno飞越了28亿公里。
飞行器以及整个计划运行的总费用为11亿美元。



Juno使用旋转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其围绕木星的轨道为非常椭圆的南北极轨道,以避开木星强大的辐射带。
木星赤道轨道的辐射最为强烈。

所带设备包括:

一台重力测量设备
一台六波长微波辐射仪(探测大气层“声学”及组成)
一台矢量磁场仪
等离子和高能粒子测量仪
一台电波/等离子波测量仪
一台紫外成像及光谱仪
一台红外成像及光谱仪
同时携带一台彩色相机,将首次为公众提供木星两极的详细照片。

Juno是一艘旋转的宇航器。
自我旋转有利于其维持极为稳定的运行轨迹。
它在发射后,在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之前,即由当时还附着在探测器上的第二级火箭推动开始自旋。
到达木星进入轨道后,Juno的自旋速度为每分钟三周。
它的仪器将在从木星一极飞到另外一极的两小时过程中,扫描木星表面400次。

木星轨道比地球轨道距离太阳要远5倍。
因此其接受的阳光强度仅为地球的25分之一。
Juno是NASA设计的第一艘完全由太阳能供电工作的深空探测飞行器。
包含太阳能电池板的飞行器总长度为20米。
其电池板比起20年前用于卫星的电池板效率和辐射耐受性都提高了50%。

飞行任务的设计使其设备在每一圈11天的环绕飞行中,仅需要6小时的工作时间(当它离木星表明最近时)。
因此,使用太阳能供电变得可行。

Juno将从木星北极上空进入轨道,迅速下降到辐射较小的高度,以躲避木星极为强大的辐射带。
同时它史上头一次配备了防辐射保护罩,以保护内部仪器免受损害。
(木星周围的辐射强度是地球上背景辐射的6千万倍!)
探测器的防护罩是钛金属制造的。尽管有防护,在该计划运行的一年内,星上设备仍然有可能被辐射烧坏。



Juno已经拍摄到人类第一次目睹的四颗卫星围绕木星旋转的动态影片。
不过目前国内能访问的视频网站上还没有。
期待Juno更多的精彩消息。

(信息译自NASA及其它网站。转载请注明集诚信 jicheng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