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哈姆雷特》

我们单位有两个办公地点,一个是市委大院里的大本营,另一个是远离市区处于高校之中的分院。毕业之后我就一直在分院工作,一年下来,各种人事物都非常熟悉。之后我到北京出差,一去就是一年。
一年前,我从北京回来,面临着升职加薪与回到熟悉环境离家近的选择,我选择了离家近的熟悉老地方。
一年后,再次面临同样的选择,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钱。
一年中,我除了无数次后悔2016年没有果断买房之外,就是后悔当初没有尝试大胆的选择。
一年中,这种心理转变很微妙。

从北京回来时,单位安排我到大本营里去工作,我却有诸多顾虑,大本营里的人事物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如果回到原来的工作地,领导很熟悉,请假也方便;同事很熟悉,相处很融洽;吃饭的地方很熟悉,离家近上班不费力......
于是,我再三坚持回到熟悉的老地方。但是,因为分院的组织结构相对饱和稳定,我一直难有晋升加薪的机会。
曾几何时,我一度觉得自己不在乎工资多少,坚信只要能养活自己,身体健康,每天种种花看看书清闲工作总归是好的。
突然有一天,我开始发现单位里很多开阔眼界的学习性出差往往与我们这些小职员无关,很多大项目与我们这些无关紧要的小职员无关,新来的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同事A已经升职加薪了,而自己在工作中能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身边被裁掉的小职员同事竟然又走了两个;生活中房价越来越贵、护肤品越买越贵、衣服越买越贵、结婚后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就像大梦初醒,我从养老的状态中一下子惊醒过来。
要努力,要改变。
我梳理分析了自己从北京回来后做过的工作,主动找领导做了汇报,不再拒绝领导要求参加的一些项目和出差。
并不断形成了一个新的认知:
如果以后的人生再遇到选择的机会,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尝试。我们太年轻,还不足以做好正确的预判,如果连尝试都没有就先给机遇判了死刑,这无疑是非常愚蠢的事。当然,也要做好迎接未知的心理准备,机遇面前不外乎失败和成功,准不了还能收获一些惊喜和意外。

一年后,单位人员大调整,我再次遇到了一年前的选择难题:
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最终,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未知。
于是,我从每天早上8点起床变成了每天早上7点起床。从每天在家做早餐吃完早餐步行几分钟上下班变成了每天倒好几趟车在路上或者办公室里吃早餐上下班。我不后悔,因为我可以参加更多项目,接触更多,学到更多,钱可以挣得更多。
关于工作挣钱的问题,想起前阵子知乎上有个火爆的问题是,“年轻时一味追求高工资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样真的有利吗?”排名靠前的回答,加起来几万个赞同,全部标明统一态度:
年轻时一味追求高工资,会带来钱。
这样真的有利吗?有利。
也不乏有些三观正、讲情怀的专家学者大批特批这种观点,但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这些批判被重重地踩在了回答列表的低层。
昨天晚上走在校园里,广播站的小记者采访我说:“如果在一夜暴富和完美身材之中二选一,你愿意选择什么?”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一夜暴富。
嘟先森说选择一夜暴富的人一般都有投机心理。可我觉得如果能一夜暴富那我完全可以把钱拿来投资自己,完美身材当然也可以是投资自己的选项之一。
毕竟,生活那么辛苦,谁会跟钱过不去。
离开钱谈情怀简直太扯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jichengx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