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美美周
Post 2017/11/10 05:23:02     文章主题: 最近回国见闻一二事 (2017年10月)

滴滴最给力的是和微信绑扎在一起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11/07 02:59:25     文章主题: 最近回国见闻一二事 (2017年10月)

商场的儿童娱乐场所,价格确实很不合理,都是玩沙子,泥巴之类的。
家里的小孩,现在都说普通话,原来幼儿园专门教了。方言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但是学习普通话和外语的小孩年纪越来越小。不过,贵阳方言氛围目前还不错,毕竟不是国际化大都市(经济越不发达,方言保存越完整)。只不过当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之后,还是会对本土的一些东西形成冲击。
NY
Post 2017/11/07 02:41:20     文章主题: 最近回国见闻一二事 (2017年10月)

最近回国见闻一二事 2017年10月

久居海外多年的一位朋友,最近回国办事,有一些见闻。特转载于此。

虽然每年都回国,但即使是仅仅间隔几个月,每次回去总有一些不同的感受与见闻。

这次回去是10月。主要在江浙和西南。

1. 城市建设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从外观感受上差别越来越小。
购物中心各地基本上差不多,但大城市的国际连锁店(比如starbucks之类的)多些,小城市都是自己品牌的店铺。
主要区别在一线城市更容易堵车,娱乐场所、旅游点人更多,餐饮消费更贵。对于普通人,感觉二三线城市节奏慢更适合于生活。
当然,二三线城市挣钱的机会没有一线城市多,很多技术类金融类工作只能在一线城市找到。
一线城市的贫富差别感觉更大一些。

中小城市的新城区基本已经成气候,老城区可能会逐渐走下坡路,而新城因为基建水平好,会继续繁荣。
新城区在集聚了足够的人气后,各种生活设施都比较齐备,看电影、逛商场,基本上和国外差不多,而且更为方便,很多都在步行距离之内。



2. 市民面貌
最近几年回国,每次都会感到国内民众的“面貌”越来越平静。
首先,几乎没有看到在公共场合争吵、吵架的情形,公开的打架更是几乎绝迹。
人们都变得很平静。各过各的生活,互不相干,秩序井然。
奇怪的是,相互之间的言语交流也急剧减少。

从好的一面来讲,大家更为文明了;从坏的一面讲,相互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很多,互动减小了很多。
我猜测部分原因是手机造成的,因为大多数人基本上每十分钟就会拿出手机来看一看。
有一次在车上看到路边上骑电动车打扫大街的中年妇女,也拿着手机在刷屏。

这种现象可能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
因为大部分人越来越面无表情,多数人面部表情显得疲惫。
而且就是年轻人,也很少看到聚集在一起的。
这点不同于国外。国外的年轻人喜欢聚集,或者三五成群。
在国内现在比较难见到。年轻人似乎没有笔者小时候时的那种活力了。



3. 消费水平和食品质量
中高端的饮食消费更贵了。高档一些的餐馆食材的质量的确是不错的。
中档餐馆的价格可能比原来上涨的幅度最大。两三个人在二三线城市吃几百块也是常见的事。
低端的饮食仍然非常便宜,但是食材质量不好(比以前感觉更差一些)。

超市里买的国产著名品牌的奶制品比较起国际标准还是差了一大截,尝一下味道即知道质量。
瞬间理解国内养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对海外奶粉的强大需求的合理性。

个人感觉,只有高档餐馆的食材水平和国外普通超市所购生鲜食材质量相当(仅从新鲜程度和口感、味觉而言)。
这个仅是个人感觉,没有科学凭据,有可能不准确。
即使五星级饭店,象生鱼片这类东西质量也感觉非常不达标。

比餐馆更贵的,是喝茶或者和咖啡。在咖啡馆或者茶座里的消费,是国外类似消费的几倍价格。




4. 交通
国内的交通,特别是高铁和飞机,仍然是非常方便。高铁逐渐成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大城市各个线路的高铁、动车每天班次非常充足。城际交通非常便利,而且价格低廉。
出租车的费用也没有涨。

这次对出租车的最大感慨是,滴滴打车太厉害了,灭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后,已经培育起民众的消费习惯。
大家已经不再到路边叫车,而是用手机订车。
滴滴打车已经到达开始享受盈利的阶段,未来几年会非常赚钱。
各地的出租车业可能会越来越难受。



5. 互联网支付
回国的人士,有一个中国电话号码,加上微信绑定本地银行卡,或者支付宝开通,那么的确可以不用现金。
手机支付的一个好处是不用找零。
现在谁找给你几块钱,那几块钱比较难再用出去。
手机支付手段中,微信支付越来越厉害。我觉得微信支付也许很快会超越支付宝。
因为每人都玩微信,每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微信支付,比支付宝的使用场景多得多。





6. 电影院
二线城市的电影院和国外影院运行模式基本上一样,硬件差别也不大。但我看的那场可能换气设备没开足,里面比较闷。
主要问题是好像没有分级制度,有些小孩也被大人带着进去看一些不适合他们看的电影。

7. 购物中心的儿童游乐室
专门给小孩玩的游乐室条件还不错,设备挺新,也很有趣。但一看玩一次要100元,怪不得几乎没人去玩。
这个收费有点离谱。

8. 停车场
大多数停车场都是收费。费用和国外标准差不多。所以好像总能找到车位。
而且几乎全面实现了不用停车票自动扫描车牌的功能。
去年这种还没那么多。这个普及得很快。

9. 广州海关
从来都是从广州入海关。以前带着我女儿出入关时,总会有工作人员主动把我们转到快速通道。
这次我一个人进关。
国内旅客部分已经基本实现中国护照电子入关。
拿国外护照的“外国人”还全部只能手工入关。但是即使如此,仅分配一半入关关口给外国人。
感觉拿中国护照入关的明显享有优先服务,而对待外国人的服务等级要低一些。
这个也是个人感觉。以前没有。

10. 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的人还是不少。
我没中国手机,打不了滴滴车时,一位公园保安帮我用他的账号打了车,当然我付给了他车费。
高铁站的工作人员在我错过了一趟车之后给我搭上下一趟车提供了便利。



11. 方言正在消失
年轻人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多。
方言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快。
当然这种状况已经有几年了。
对于中小学生,这种状况更严重。
要不了几年,各地方言真的要消失。
可惜。

12. 电视几乎没人看
几十个卫视台,几乎没有可看的内容。
电视几乎处于要退出传媒的边缘。
报纸可能已经退出了。
手机取代一切。

13. 房地产和商业景气
在过去一年,房地产都再一次大幅涨价了,特别是二三线。
但并没有听到多少人在买房。
国内朋友的买房热情比国外同胞们好像低不少。
是不是已经买不动了?不得而知。

聊天的朋友中,十个有九个抱怨挣钱不容易或者更难了。
很多人都有别人欠着没要回来的钱。



14. 忙
我的朋友圈里,凡是我这个年纪的在国内做着事业的,
基本上都是忙得团团转,天天在飞。
而且个个都有点佛教情节。

15. 空气质量
以前饱受诟病的雾霾,这次没有怎么见到。
好像整体空气质量正在转好。
完全没有不适感,而且也没生病。



浮光掠影,对于这么复杂的中国,只能说是管中窥豹、瞎子摸象。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集诚信 jicheng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