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题外话:
通信网络工程的各个专业的工作都是艰苦的,要不怎么同行们都自称“通信狗”呢?但是我想,任何人任何事都能打击我们让我们低落,可是唯独我们自己不能做那些人和事的共犯来弓虽女干自己,不能因为工作的艰辛就忘记了自己给自己找乐子加油。因此我会在工作时尽可能的用照片来记录所有让自己心有所动的瞬间,用这样的方式来寻找有趣,如此将来在回忆自己的工作时,才不会觉得消耗殆尽了。我相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像我这样的人,在艰苦的工作中累并快乐着,对待生活的态度永远是“虽然我们很苦B,但是也很有趣。”。
(二)雨林篇

从山区穿过,我们就进入了道路两侧的雨林。整个地区地势高低落差不大,却也有些小土丘,在林子里能找到一片土地坚实的空地就算是发现了风水宝地。
雨林里总算没有阳光暴晒,然而空气非常湿润,林木和灌木阻挡了空气的流动,其实闷热无比。在这样的密林里穿行,只能沿着土著人踩出的小径走,很多时候就靠硬趟,所以厚实的裤子和防护到位的靴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我这样头一次进林子的弱男子来说这还能提供心理上的防护。

下图里拿相机的这个就是我啦!

勘测时遇到像下图这样的现有电信网络站点是件喜大普奔的事情,因为已经有了现成的站点,那么电力设施传输铁塔包括土地都能共享,作为共站站址我只需要估计一下天线方向角度挂高什么的就可以虎躯一震三分走人。
画面最前面的是我们雇请的安保人员,一共有俩,还有一个在看着车子。PNG虽然不发达,然而却不敢说是民风淳朴,虽然我们一路行来遇到的老百姓都亲切良善,但是整个国家不时有暴乱和各种恶劣的治安案件,所以我们宁可花钱请专业保安全程押镖。你看那小哥军姿站的,怎么看怎么放心!

在荒郊野外干活可没有任何饭店餐馆,我们在林子里干活,每天的午餐就是椰子。
每到一个地方勘测完我们都会请当地的山民为我们上树摘椰子,或者是大叔,或者是孩子,每个人都很乐意帮我们,他们摘椰子的效率,简直是令人发指地高。新摘下的青椰子,当地人只用一根固定在地上的削尖的树枝就能利落的打开,再用刀背在去了皮的椰壳顶部轻轻敲打几下,一块圆圆的椰盖就被敲下来了,整个过程好似行云流水,颇有庖丁解牛的风范。真的,你要试过那新鲜野生椰子的味道,保证也会像我们一样每天一口渴就念叨着“kulau,kulau(当地语言椰子的叫法)……”

一个大椰子有差不多一升清甜的椰汁,先大口大口的把椰汁喝了,然后把椰子砸开成几块,之前敲打下来的那块圆圆的壳,正好可以用来做勺子,把椰肉都刮下来吃。
那段日子我真是爱死这东西了!

当地商场一罐可乐是2.5 Kina,去壳椰子市价是1.2 kina,而纯朴的山民们为我们采椰子,吭哧了半天开价0.5 kina一个。我们每次都是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掏出来,凑个十来二十kina一把塞给他们,他们拿着钱都很开心,那种纯朴的笑容里带着腼腆的表情,总让我很感动。

仔细看看上面这图,可不是为了拍椰子树,看到在爬树的那位大侠了么?我敢打包票他上树比你我搭云梯上去还要快。
且拉长镜头焦距来对摘椰子达人致敬:

我们一路上并没有专门的向导,都是到了一个地方碰到谁就请谁带路,一听说有现大洋,个个都是二话不说上车就走,无一例外。
PNG也产石油和天然气,输油管道从雨林穿过,沿着管道修建了非常简陋的道路,使我们勉强能驾车进入森林内部。

再深处没有修路的可能,当地人在林间宽阔的地方踩出小道,后来的车辆就沿着这些人行小径行驶,最后压出一条勉强能行车的道路,晴天地面干硬还能挺住,雨季的时候路面上的轮道就变成了两条几乎及膝高的泥坎,稍有不慎就得沦陷。原来国内驾校苦练的单边桥项目,在这里竟然成了野外生存必备技能。前往这样的地方行车必须要两辆四驱车同行,开车的还得是惯看了这雨林的秋月春风的老司机,一路上我们几次陷进泥坑里,一下就能底盘触地双轮悬空,全要靠另一辆车用绞盘钢缆拖出来。

下车之后,雨林深处前后左右的画风是这样的,有些地方你甚至回头就看不清自己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对外国人来说PNG有的是穷山恶水,出门前我按照联合国的建议打了几种防疫针,带了预防热带传染病的药。公司里专门发放了PNG毒蛇分布区域手册,我在那边待了很久却不知道为什么见不到蛇,蛇我不怕。
林间有华丽却不肯停下来让人拍照的蝴蝶,有黑色叮人奇痒无比的蚊子,有一乍多长的大蜈蚣,可最常见的就是各式花里胡哨的蜘蛛侠。

您别笑话我,我真的很怕大蜘蛛,各种大蜘蛛,连家里猛不丁出现了那种大蜘蛛都能吓到我,更别说这八爪张开有巴掌大背上给还有骷髅头图案的了。为啥图不清晰呢?这张图虽然是站在几步开外拿长焦镜头拍的,可咱……怕嘛!手还是有点飘啊!
真是怕啥来啥。
当地的同事居然徒手把这东西抓起来了,那手势就跟国家地理频道节目广告上演的捉大蜘蛛一样!不是你想的三个指头去捏它的背,而是一把握住攥着拳头捉在掌心里啊!看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同事跟我说这种没毒,我,我死活都不信。
林间也有居民,这是我们遇到的妈妈带着一队孩子。当地人带东西都是把背囊的袋子挂在额头上。


我们也看到过用原木竹片和草蓬搭成的市场,在公交车大小的林间空地上,卖着木瓜和芒果,仅此而已。可能还不到赶集的时候,人很少。或者,一直人很少。

林间的孩子们,看到我们就飞快的爬上树对着我们嘻嘻哈哈。

偶尔来到个高处,登高远眺只见茫茫林海。最多的是椰树。我活到现在见过的椰子树也没有那一天我见过的多。

从另一处山巅眺望过去,那边就是南太平洋。

虽然在不同山林里我们见到的所有人住的都是自己搭的草房,木屋。可是让人欣慰的是,不管在哪里,学校的房子永远是最好的,建在最好的草地上。
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如果出现了比学校更好的房子,那可能只有一个:教堂。

这是一所建在山巅的小学,我们开车上来吭哧吭哧花了半个小时才到,不知道这些学生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我们没有把站址选在这个小草坪上,那是孩子们的足球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我是不做的,基站选址在另一面的山坡上。
前文“登高远眺只见茫茫林海”那张照片就在此图的正中部位的山崖边拍摄。
基本上学校都是板房,就像我们震后为灾民重建的那种简易板房,但是这已经是当地的最好水平。
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一定不会永远落后。

看到我把镜头对准他们,这些孩子都非常开心,没一点自习课的样子,真是成何体统。
山的顶峰我看到了盘旋长鸣的雄鹰。

有时我会有这样的自豪:那翱翔的轨迹,也只和我们的视线相平。
(集诚信特约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和集诚信jicheng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