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白露渐渐离去,秋天的味道越来越浓,渐凉的天气、南飞的候鸟,还有满园盛开的菊花,秋阳赶在白雪皑皑前放肆一把……
田野里金灿灿的青稞低着头在风中摇曳,那是北国的成熟;南国该是什么样子呢?渔夫们忙着收渔网吧?回到古代,回到遥远的那段时光里,也许我们能看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秋天。秋天在古人的诗词里或豪迈、或凄冷,或迷茫、或浪漫,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最爱的秋天。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浅显易懂,短短28个字就把初秋的气息描述的淋漓尽致,“夜慢慢长了,空气冷了”多么直观的感受,可是在孟浩然的诗中就生动起来了,不带任何的主观情绪,诗中描写的都是寻常所见,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过,可偏偏有无限韵味深蕴其中,跟着诗人静静享受大自然的灵动变化,感觉世界的奇妙虚幻,秋天不再是伤感的季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歌的带入感很强。读着想着就好像能穿越到诗人所描写的场景中了。停下马车不再忙着赶路,竟是因为秋天的枫叶太好看了。多么随性的一位诗人,在很多人悲秋的时候,他可以为一片霜叶驻足,然后再吟诗一首,是不是太浪漫了。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幅图,红彤彤的枫叶下一辆马车,诗人昂起头看着眼前这片广阔的树林,就连身后的书童也被迷得闭上眼静静呼吸。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小学的时候就被要求背诵默写,多年过去了,依然美得唇齿留香。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短短四句诗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是悲也是喜。悲的是漂泊不定,喜的是秋夜还有一盏灯为你而亮。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只有八个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论是哪一首,无一不是这样。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这些意境放在一起和谐完美,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大师就是大师,总会让你心旷神怡。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因为秋天,在大自然中,似乎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记得在课本上学习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这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所以都说这是难得一见的一首能把秋天写的大气磅礴的古诗,让多少后世的人争相模仿。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说道唐诗,怎能不提诗仙李白?他的诗总是给人飘逸的感觉,潇洒不羁。不过诗仙也会怀旧也会伤感的,这首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是他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更为巧合的是,这首做于中秋节前后,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可否对月豪饮一杯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都说这是一首情诗,可我说也许是写给一位故友的。远在他乡,思念起古人,却是在秋天。秋雨下了一整夜,没有一个可以说心事的人,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这是一首典型的悲秋诗,让人忍不住心疼,有一个月圆之夜,漂泊在异乡,是否用同感?
昭君怨
宋·辛弃疾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
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辛弃疾是豪放派诗人,不过一生却壮志未酬,所以难免会有借景抒悲情的时候,秋天应是最应景应情的季节。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上树叶零落后的萧条景象,也写出了自己的面容憔悴,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悲壮之情。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古人的悲秋情绪,在这首词里全部被描写的淋漓尽致。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