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谈敬业与乐业,会不合时宜吗?
见过太多上班懒散、推脱责任,只想拿工资的人;
也见过很多勤勤恳恳,认真工作努力奋斗的人。
所以,敬业与乐业这个话题不会不合时宜。
只不过,做到敬业不太容易,做到乐业则是难上加难。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我们初中就学过,梁启超在文末提到:“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工作中如果做不到乐业,那至少要敬业,如果对一份工作缺乏了责任心,想必也做不好这份工作。
最近感触颇深的事有两件:
1.同事与我聊天,忽然神情略显凄怆的给我说,自己认真工作,努力奋斗,争取来的东西,原来别人什么都不用做也可以享有。辛苦一圈下来,别人还当你是软柿子。
2.工作上对内对外事情越来越多,白天工作、晚上写课件,终于和上司吵架了。最后,我选择去看医生了。
总结:
1.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所获得的及所失去的可以用可见的物质来衡量,物化。但更多不可见的获得与失去,却是被我们忽略掉的。比如,最终自己和别人获得一样的东西,但你辛苦努力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锻炼及成长的过程,这些都是阅历,算是财富吧,别人就不一定有了。
2.情绪再不好,也得好好工作。和领导吵架的那周,每天气鼓鼓上班,心情郁闷,但还是得闷着气工作啊,不做事,事情积压下去,后面更累,所以每天都身心俱疲。最后选择去看医生(针对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意见和不满仍然有,但合理的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使得生活氛围也变得轻松。

所以:
这就涉及了,当我们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所爱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一、敬业:这是责任心的体现,不敬业害的最终也是自己。
我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常在单位上课、备课,另一部分就是上课之余处理单位项目工地上一切对外文字材料、宣传材料及办公杂事(工地上一个领导,和我一个办事员……)。对于前者,我比较喜欢,做的可以说是敬业之上,慢慢进入乐业的状态。对于后者,却逐渐从敬业,变为被动工作,尽管也是保证效率,但真心觉得自己命苦。
但是,当你不喜欢的时候,你真的就可以马马虎虎糊弄过去吗?
任何工作都需要担当责任的,如果因为不喜欢就马虎应对,有差错还是自己扛啊。
所以,还得忍着做好、做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得起自己的原则,也免生事端。
二、乐业:寻找工作中的趣味
一般当你开始反感工作的时候,很难寻找到工作中的趣味。所以,这得从你不反感的工作说起,不反感至少有了喜欢上的可能。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至少做起来不会那么累,不会将工作当作包袱,继而连累自己在生活中也不开心。
所以,必要的时候需调节心态,换个角度看工作也是不错的。比如,我讨厌工地的工作,但是在工地见到许多触动我的事,却又很难忘记,有时候调节了我郁闷的心情。
三、不敬业也不乐业
不敬业和不乐业的人有两类:
一类是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希望不劳而获,好吃懒做,最大愿望就是找得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企图他们理解谈敬业与乐业,简直异想天开。
另一类则是极度不满现在的工作,用消极的方式来对抗的。
对此,个人认为,第一类人无可救药;第二类朋友,还是赶快换工作吧。
但是,敬业与乐业不能光对从业者要求啊。
只谈理想的老板不是好老板,只鼓励奉献的领导也不是好领导。
所以,除了那种天生好吃懒做的人,普通人做到敬业和乐业,离不开一个好的雇主啊。
一、员工的敬业与用人单位的爱才息息相关
如果一味鼓励员工牺牲、奉献,从不考虑员工的发展,甚至吃饭住宿问题,该让员工如何敬业?这才真的让员工感觉到为公司做事,而不是为了自己及将来工作,这很难调动积极性的。
所以,不要只是谈理想和奉献,谈点实际,让别人看到希望和盼头才是好的。
二、用人单位要知人善用
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既有利于工作开展,员工也能体现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幸福指数提高,做到敬业和乐业的可能性更大。
三、拒绝带给团队负能量的人
如果如我上文提到,一个单位内部有人闲的天天淘宝,有人累成狗,回报都一样,这是最为打击个别员工积极性的,同时非常不利于整个团队的协作。员工之间基本节奏都不一致,心生芥蒂。当然,存在即合理,如果好好利用“闲人”在其他方面的特长也是不错的。但如果那个人,就是什么都不想做,那还是回家待着去吧,他不仅占职位、空间和工资,关键这种态度会给单位制造出很多负能量。
做到敬业和乐业,确实挺难的。除了要求那个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以及很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制造养分,给员工补充物质及精神上的能量啊。
其实,真正什么都不想做,只是混日子的人也不多。
当然,希望大家都能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并从中找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