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的新年是属于红包的

咱们70、80、90后的大多数春节都是在春晚的莺歌燕舞中度过的。春晚曾经是如此的辉煌,没有春晚老百姓就不知道如何过春节。一家人围着桌子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不二的过年方式。

然而,今年2016年的春节,霸道了30来年的春晚忽然发现人们开着电视,却看着手机。
今年的春晚还是一如既往的豪华,但是她对人们眼球的吸引力却发生了大幅坍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们不去看超清大屏幕电视上的红男绿女,而去对着一个巴掌大的手机看一晚上?
据腾讯统计,今年除夕晚间(晚5点至12点),每个人平均花在微信上的时间为2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摇红包或者参与QQ红包或者支付宝红包活动的时间。宝贵的除夕之夜,千年不变的年夜饭传统,从小培养的看春晚习惯,还有焰火鞭炮,这些事情就给硬生生地挤开两小时,让位于一个诞生才两三年的手机“红包”游戏。
红包狂热包括:
在同学朋友群里面玩红包接龙。没完没了地收了发,发了收。一个简单的“拼手气”红包让人们发展成了取代麻将和棋牌的新游戏。可以比赛谁抢得快,也可比赛谁的手气好。从下午玩到半夜再玩到天亮。最后到底谁赢谁输完全稀里糊涂。个别回头查银行账号才会倒吸一口冷气,自觉准备吃半个月方便面。
在有利益关系的人之间发大红包拜年。手机红包逐渐成为给同事、雇员福利的一部分。过年过节,不给下属发微信红包的老板不是好老板。而且,这种红包还能发出自豪感来。得到老板大红包的人迫不及待地发朋友圈显摆让人咋舌的大红包。而发红包的也故作平常地贴出这几天发出的多少位数的总额。作为他们朋友圈内的人,总是有充分的机会来羡慕和汗颜的。
在完全不认识的人的群里捡红包。陌生人组成的群,也不断有人散红包。有做广告的先发个红包开路,也有人广撒红包,不问你是谁。不过这类红包基本上在几分钱和几毛钱的额度。蚊子肉也是肉,分分钱也是钱。无数人花着昂贵的手机流量费,抢着几毛几分的红包而乐此不疲。
在亲戚群里给老人家普及红包常识。亲戚群通常是老中青三代都有。一般青年这一代红包已经玩得纯熟,在群里属于守株待兔等着收钱的。中年这一代刚刚学会玩红包,发得不熟练,抢也不及时;老年一代能用手机到群里玩的已经属于难能可贵,此时多半还在问“什么是红包?怎么玩?谁来教教我!”
悄悄地给暗恋的女神或者多年前的初恋情人发个9.99或者13.14、5.2之类的羞涩红包。铜臭味十足的红包居然成了纯洁的传情之物。你知道我爱你有多深,红包代表我的心。毫无悬念,红包将成为未来感情的润滑剂。有趣的是,老公老婆之间一般绝无红包来往。
真正把红包推到舞台中央,挡住了春晚主旋律的,是腾讯和阿里这两个冤家对头。一个号称要砸10亿元红包,一个用了个福卡收集分享2亿多元大奖的噱头吸引了全国的话题。那么多亿的奖金堆着,据说微信红包会象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据说支付宝红包集齐5个福卡的人均会有1万元(5个福卡中有一个“敬业福”几乎没有人能够集到,因此全球网络都回荡着“你有敬业福吗?”的呼喊声。)
有这么多亿的资金,似乎触手可及,谁还看春晚啊。段子手说得好,这辈子咱第一次涉及到总额十几亿的风险投资项目中。所以,别看咱们都缩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傻笑,只会甩胳膊摇一摇,咱们内心的波澜壮阔只有微信群的朋友们知道。
腾讯和阿里摇身一变,好像成了最大的博彩公司,红包活动成了万众抽奖。
春节除夕之夜,正式被红包霸占。
那么腾讯和阿里搞这么大动静,到底为了啥昵?
腾讯有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微信,微信红包嫁接社交网,已经以最快速度最大规模地在人群中普及,目前成为老百姓网络钱包的第一候选。
支付宝有最大的电商网淘宝天猫,是既定的网络支付手段,但苦于缺乏社交网,难以走入普罗大众的每日生活中。因此马云借红包功能强势为支付宝拓展空间。今年支付宝挤掉微信全面赞助春晚(虽然实际上他们自己顺便把春晚给打倒了。)
红包,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小元素,今天在网络上已经成长为全球首创的便利网络支付和转账手段。
春晚,只不过是红包踩在脚下的一个小小的牺牲品。红包也许会“征服”中国,进而“征服”世界。
明年的春节,无数围绕红包的新功能新设计,结合便利的商业推广和营销网络,红包将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主角。
红包时代正式来临。

集诚信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联系作者。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