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从开始的宣传到正式上映,让我充满了期待。也许仅仅是电影名字就能让我们想要去电影院吧。
电影如预期的那样没有令人失望,看到后面也和多数的观众一样落了泪。而让我抑制不住情绪的是见清父亲写给小晓的那份信。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前任,也许也都刻骨铭心。但对我来说,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是一段成熟感情的样子。电影里很多的情节,与我们大多数人是一样的,所以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我们自己。但是,我们在感情里是作何处理呢?
我看到过分手后纠缠不清的,互相指责的,把对方当做仇人一样的,选择老死不相往来的,也有好聚好散的……无论哪一种,我想这是我们真是的写照,我们在面对一段已经到了瓶颈,完全无法走下去的时候,又会怎么选择呢?潇洒的走开还是拖拖拉拉舍不得呢?电影里的女主小晓选择了离开,不再联系。男主角见清因为小晓的离开,振作起来了。也许分开是成就彼此成为更好的。

其实,在感情无法继续的时候我们都会痛苦,毕竟曾经那么相爱,当对方就是生命中的唯一。但是爱情里从来不只有你我,还有太多的外界因素,这些外界因素会在一点一点的积累中以强者的姿态横在相爱的人面前,就像电影里男女主角遇到的现实问题一样,这时候,彼此虽然相爱,但是只要一个小问题都会让人变得脆弱敏感,进而用粗暴的语言来指责对方。其实这个时候,都是脆弱的。因为觉得全世界在否定自己,在自己心里连昔日的恋人好像都没那么珍惜自己了。感情开始有了裂缝,我们明知道需要及时补救,但是所谓的自尊不允许自己低头。直到对方走了,才后悔。有什么用呢?我们对彼此的耐心已经一点一点消耗殆尽了。
这个时候,分手就该体面。纠缠和不舍,只是徒劳的挣扎巴拉。电影里,女主走的很干脆,男主也没有过多的纠缠。从此,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
男友说“成熟的感情就该是这个样子的。”我赞同他说的,但是我知道如果故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可能就不会这样理智对待了。因为,一段付出全部真心的感情一旦走到陌路,任谁也不会甘心的。
我遇到过一对恋人,在结束的时候将对方指责的体无完肤,互揭伤疤,场面非常难看。男孩子说他不甘心就这样被对方抛弃,他觉得这是背叛。这样的分手真不体面。想想,如果换一种理智的方式,是不是会在彼此心里留下一段美好的印象呢?
也许正是因为小晓的理智,才会让见清父亲那么认同她是儿媳妇吧。
后来的我们,有很多的遗憾对对方有关,但是当初如果没有遗憾,也许就像小晓说的那样,迟早会分开,那还不如以最成熟的方式退场,彼此怀念,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