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15元奶茶的新闻让我笑喷了。那个男人说女友每次出去约会必喝一杯奶茶,还要加各种料,加起来十几块一杯。他说他也不是心疼这个钱,就是觉得消费观不太一样,考虑要不要分手。还有一个大前提是月薪三千,他自我感觉在一线城市这个水平还可以。
这就不要怪劝分党了。我觉得他矛盾的很,一边觉得三千块工资挺好,一边又嫌15块的奶茶太贵。而且网友猜测这已经是最贵的花费,毕竟他连奶茶加了哪几种料都记得一清二楚,如果有更贵的肯定会写出来。
这并不是节俭和奢侈的矛盾,说白了就是吝啬。他的女友每天给他做便当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浪费钱,只有在用到自己的钱的时候才感觉肉疼。
这种在节俭和吝啬之间来回摇摆的人其实生活中并不少,在我并不算长的人生经历中就遇到过两次
。
一次是初中同学要请我吃麦当劳。落座之后他问我:“你想吃什么?”我说“新地,其他的无所谓”。他捧着一个盘子回来,居然真的只给了我一个新地,自己抓着一个汉堡一杯可乐一包薯条大吃特吃……答应我下次不要随便说请客了好吗。

还有一次陪着朋友去跟相亲,因为已经吃过晚饭,我们就在酒店坐下来吃些点心聊聊天。一碟马蹄糕,一碟风爪,一碟虾饺再加一笼核桃包,四个人就在那里坐了一两个小时,最后结账的时候三十多块,那个付钱的男人脸色一变,说“多少?”,最后一脸不爽地买单。出去之后他提议不如我们一起去网吧玩游戏,???相亲去网吧是认真的吗?

其实姑且不论这是不是吝啬,消费观的确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有次大家去ktv,回家的时候朋友的男友突然闹了起来,原因是觉得我们叫的车太贵了。其实我们都觉得挺便宜的了,毕竟四个人么。但他就是不肯坐,一直僵持在那里,朋友苦苦劝他,最后他才气鼓鼓地坐了上去。
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新闻,一对夫妻临近生产还要坐公交车去医院,在路上的时候马上就要生了,被司机和乘客赶下车,最后生在了路上,刚出生的婴儿带着血滚了一身泥。
在医学上有句话叫“不谈剂量都是耍流氓”,良药过多也会变毒药,行为习惯也是这样,不懂变通、时机不恰当的节俭只会给自己和别人添加麻烦,而不是一种值得赞扬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