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离开外企后,我一直在各种私企中辗转。在
后来我时常想起以前的leader的话,人往高处走,你为么要选择向下跳?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理解。
私企打工难道不是完全靠个人能力赚钱吗?怎么能说是向下跳呢?
然而,在第一份私企的工作后我就感受到了打脸的快感。
确实靠个人能力赚钱,拿下的订单越多提成越多,
虽然签劳动合同时明确了双休,但实际上一天休息都没有。
好不容易超额拿下订单,结果老板各种托词不支付提成。
并且要求在私人手机上安装后台可开启的监控系统,每天12小时监控所有人的实时定位。
没等熬到过年,我跟着公司大规模辞职运动离开了这家私企。
再之后的工作中,我发现双休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不止我一个人的情况如此,朋友同学们都对“单休”深恶痛绝。
因为每天超长上班外周末还得加班,并且是没商量的无偿加班。
劳动力原来是如此廉价的。
我现在的工作也是在面试时说好双休,结果却又是个“隐形”单休。
老板美名其曰,“周末开会是为了让员工得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年纪轻轻就不愿意加班,以后怎么会有出息!”
我顿时觉得自己太不上进了,于是,早早到公司准备开会。
而现实再一次来了一记耳光。
会议内容虽然有干货,但那一丁点干货的价值,我并不认为值得损失一个星期六。
而我最无法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
“不要用工作时间开会,会占用工作时间。”

开会难道不属于工作?那如果不属于工作又为什么以扣工资为要挟要求强制参加?
这是个悖论好嘛?
后来,据了解,大部分私企和创业公司都是如此。
而员工又迫于就业必须妥协。
现在我明白我从世界500强往外跳是个非常傻逼的决定了。
原因是:中小企业的制度不完善,根本无法保证员工的基础权益。
虽然我十分赞同,提升自己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加班其实也是一种提升手段,
毕竟没有哪位商业大鳄是早九晚五安分上班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无偿加班都是健康的。
当员工没有达到高度契合公司精神时,不止无法接受加班,还会产生强烈的抵触,
带着抵触工作,绝对不会有好结果。
员工与公司只会渐行渐远。

那么,一味指责员工不能进入角色,自发为公司利益着想能解决这一问题吗?
我怕你是在闹着玩,
一名新员工在面对公司时,一切都是陌生的,且有防备的,毕竟谁都踩过坑,防着点总没错。
在公司对员工最基础的利益呈现都不明朗的情况下,要他绝对相信公司?立刻将自己的利益点与公司同频?
抱歉,我是真没有如此大的格局和气度。
说白了,工作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工资,而在基础利益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就抛出“无偿加班”的炸弹,
意思是甜头还没尝到,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一部分新人在这个时候会选择出门左转。

昨天会上,新来的同事果然炸了锅,
我真是不止一次认为这些老板都是傻逼吗?
新人见面会上搞这么一出,嘴皮子一碰了事,
结果中层又特么得花时间安抚员工。
而好不容易磨合的工作关系又平白无故填上一重屏障。
当然也会有人说,遇到加班就要辞职的员工根本就没有挽留的必要。
嗯哼,那么在工作量增加而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要如何处理呢?
当然是将工作分摊到在职员工身上,
那么,无非就是再来一轮。
每个人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工资却不变,同样损害了员工的既得利益,
我且问,这样的恶性循环能持续多久?
所以,活该一些中小型企业倒闭。
根本问题不去解决,反而制造一堆内部问题,
这样的领导层有什么存在意义?
认同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难道当了领导智商就退化了吗?
一旦员工与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周末就算不用工资要挟也会自发工作的。
而在没有达成共同目标之前,任何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和规定都他妈是在耍流氓!
那么,大家或许想知道,如何才能避免遇到这种“培训式无偿加班”
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换个工作,远离私企。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考公务员。
二、自己创业,当老板以后为自己打工,永远不会“无偿”。
三、忍着。当自己足够牛B的时候,说不去就不去,有本事你开了我。
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
毕竟有些公司并不止“加班”坑,简单来说,赚不到钱且没前途,趁早走人。
不要尝试和领导讨价还价,基本无效。
除非整个公司指望着你创收,没有资本就没有资格,说话也是需要代价的。
不知道大家对周六强行例会有什么看法?
留言区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