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惨案折射出的西方危局
【NY原创】
上周五发生在新西兰的针对清真寺的恐怖屠杀案震动了世界,直接牵动了从美国总统到非洲部落几乎全世界所有人的神经。
一向以和平、安宁、安全、与世无争而闻名世界的新西兰,居然毫无征兆地爆发了这样一次直接死亡50人的恐怖惨案。毫无案底的凶手携带五支枪,从容不迫地走入Christchurch市中心的清真寺,向正在祈祷的无辜人群行刑式开枪。沿着墙匍匐的人们被凶手以一枪一枪地打死。而且,整个过程,凶手用随身携带的录像设备向全球直播。
看过这段录像的人都会被凶手的冷血所震撼。
袭击者不仅仅是杀了人,还向外界发送了他70多页的一份自白书,详细地向世界宣布他为什么要袭击清真寺,为什么要杀人。
(新西兰最黑暗的一天,为受害者降半旗。)
这个恐怖分子,不是一个疯子。相反,他非常地理智。这次袭击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计划了两年的结果。如果从凶手的自白书来看,整个事件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有前因后果、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场历史性大冲突中的、环环相扣的大事件中的一个事件。
如何去认识这场恐怖袭击以及它背后所揭示的一切,相当困难。然而,正确地去认知这件惨案所发生的背景和舞台,却是极端重要的。
首先,这是一场不折不扣地恐怖袭击,毫无疑问。
虽然,在世界的其它角落,有很多以伊斯兰为旗号的恐怖分子,但是新西兰从未发生过伊斯兰恐怖事件,而新西兰的穆斯林也从未有过任何负面的新闻。
这样一个完全无辜的群体,却为地球上其它角落的可以说和他们毫无关联的事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之前,人们对伊斯兰恐怖主义都很熟悉,几乎全年不间断地,我们会在新闻中看到中东、非洲、印巴交界、亚洲、甚至发生在西方国家中的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冲突或者恐怖袭击。中东的ISIS恐怖组织把人们对这类人的形象在全球所有人面前演绎到了极致。
但是,人们对于另一类的恐怖分子并不熟悉,这就是以基督教为名义、或者以白人至上种族主义为名义的恐怖分子。
这次新西兰发生的清真寺屠杀惨案,正式地让反伊斯兰的恐怖主义登上了舞台。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话来阐述这场悲剧的原因,那就是凶手认为穆斯林移民在西方国家的大幅增长以及高水平的生育率,有朝一日将会替代掉白人,而最终把西方国家转变成伊斯兰国家,在这个进程中白人将逐步走上灭绝的道路。
凶手在最近数年的旅行中看到欧洲已经被穆斯林人口大量渗透。为了抑制这种局面,凶手选择最不设防的新西兰来实施他的报复。在清真寺里大量杀戮穆斯林,以这种方式来传播其把穆斯林驱逐出西方国家的信号。
实际上,凶手的整个思路和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于伊斯兰越来越恐慌的心态之上。
这样的心态是虚妄之想,还是有确实的原因?
历史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生过很多冲突、很多战争。冲突和战争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家常便饭,因此这个不足为奇。

(今天,穆斯林的全球分布)
信仰基督教的欧洲率先通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随即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基督教的自我演化也从未停止。
从政教合一的落后的中世纪教廷,发展成了完全类似于人们生活哲学的一种“幕后宗教”。基督教对人们的影响退居为思想层面,而国家的政治体制演化成为包容性最大、自由度最高的西方民主体制。
可以说,基督教国家随着其自身的高度发展,大幅度地弱化了基督教对社会影响能力,同时极大地包容了各种不同宗教、不同思想在本国的存在和传播。
然而,伊斯兰教却始终如一地保持了历史原有的风格。作为一个宗教,其教义是一字不能修改的,而且,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状况依然保持到今天。
陷入落后的伊斯兰教国家,在中东发现石油后,影响力逐步扩大。
同时,随着中东永远无法停息的各种战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以难民的方式流入西方移民国家。
西方国家由于掌握了最为发达的技术、成为最为富有的地区之后,开始吸引大量移民来充实其人口,也逐步成为世界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民众向往的地方。
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确保了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同时,其选举和议会制给所有公民,无论其宗教思想或者人种文化背景等同样的政治权利。
如此便利的环境,给外来移民、外来宗教生根发芽、发扬光大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因此,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西方国家快速地膨胀着。然而,基督教却无法在政教合一、实行严酷统治的伊斯兰国家获得同样的成长机会。

(在巴黎街头祈祷的穆斯林。法国将取缔街头祈祷)
当穆斯林人口逐步在西方国家越发地常见并且形成聚居区,当一座座清真寺拔地而起,当这些西方的穆斯林开始行使伊斯兰式的生活方式时,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感到恐慌了。
那么,西方国家对于作为一种宗教的伊斯兰,有理由如此地担心吗?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非常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伊斯兰教本质的认识。
伊斯兰,到底能不能做到和基督教一样,成为一种宽容的、不影响别人、不控制社会、“退居二线”、的哲学式的宗教?
巴黎的查理周刊在登出了几期开了伊斯兰教玩笑的漫画后,编辑部被恐袭,造成12人死亡。
英国作家拉什迪因为作品被视为反伊斯兰被伊朗缺席判处死刑并长年被追杀。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事只能说明,伊斯兰并不是和基督教一样的能够宽容其它思想的宗教。
而纵观历史上和现代的所有伊斯兰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宗教自由。
西方的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揭示,伊斯兰不仅仅是宗教,它更是政治,它是政教合一的以宗教为外衣的政治势力。也就是说,随着西方国家的穆斯林人口的增多,伊斯兰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必然崛起,从而进一步颠覆掉西方的民主制度。
这些学者和更多的民众相信,伊斯兰通过西方的民主议会政治会逐步地培养有利于伊斯兰的政治环境,而有朝一日伊斯兰取得了西方议会政治的控制权之后,将会把西方的体制改变为伊斯兰国家。
西方世界正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制度性地限制伊斯兰,将破坏西方的民主制度原则;如果不加限制,那么有朝一日伊斯兰很可能从内部颠覆西方的民主制度。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穆斯林移民越来越多、穆斯林的生育率远高于当地白人的生育率,从人口增长上白人将被穆斯林击败。
这个逻辑正是那个枪手的逻辑。而他得出了绝望的结论,最终诉诸暴力。
所以,面对从三岁到八十岁的无辜人群,他毫不犹豫地开枪。
但是,如果西方的民众采用了这个凶手的方案,用暴力来清除穆斯林的话,经过数千年才进化而成的民主体制将被毁于一旦,人类文明将倒退千年。
新西兰惨案,折射的是当今西方民主制度面临的生死存亡的考验问题。
伊斯兰与民主制度,是否可以共存,如何共存?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