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数据频频“注水”、未成年人大额打赏难追回、直播间里玩起“擦边球”……
未成年人大额打赏主播难以追回,成为秀场直播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顽疾”。“近七成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0.8%的未成年人赞同打赏功能不对未成年人开放。近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公开称,快手主播辛巴团队推广的茗挚品牌“小金碗碗装燕窝冰糖即食燕窝”是糖水而非燕窝,成本不到1元钱,被顶上热搜。
“假燕窝”一事还在被网友热烈讨论,汪涵、李雪琴等明星直播带货疑造假又被中消协直接点名。
有媒体报道,11月6日汪涵“顺德专场直播”中,有商家缴纳10万元开播费后,当天成交1323台,退款1012台,退款率高达76.4%。而且其他商家也有类似遭遇,导致店铺收到了平台虚假交易警告。后被签约方回应是假的;另外,当红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也被曝“双11”在某平台直播的311万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真实存在。
“一方面,观看人数吹牛、销售数据‘注水’等‘影响力’指标的造假,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而另一方面,恶意刷单、花式踢馆、虚假举报等同业竞争也污染了直播生态。”中消协称。
中消协发布的“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10月20日—11月15日期间,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334083条,“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
“由于直播业态的火爆和准入门槛相对低等因素,近年来屡屡出现主播虚假宣传、直播数据造假等负面新闻,无形中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度。”毕马威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亦指出。
直播带货乱象丛生,自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在广电总局发布通知之前,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拟规定: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不得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未成年人打赏难追回?以后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
未成年人大额打赏主播难以追回,成为秀场直播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顽疾”。
近期有媒体报道,黑龙江依安县的赵先生发现,自己账户内九个月内向一直播平台充值了九万余元,一查才发现竟是自己12岁的侄女获知自己支付密码后,在直播间内悄悄打赏主播9327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