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朋友圈都被蓝瘦香菇刷屏了,看自己订阅的公众号,文章留言里也清一水的是蓝瘦香菇。什么梗?我当时是完全不懂啊,所以赶紧掏出手机百度一下。原来是广西南宁的一个小伙子跟女朋友分手了,然后他就发视频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可是奈何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呀,于是哭诉的内容就变成了:“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瘦,香菇在这里。第一翅为一个女孩使这么香菇,蓝瘦。泥为什摸要说射种话,丢我一个人晒这里,香菇,蓝瘦在这里,香菇……”
哦,搞了半天,原来就是因为普通话不标准,难受和想哭听成了蓝瘦和香菇,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懂了蓝瘦香菇的意思时,我心情如释重负感到放松,感觉自己离大家还是那么近。
后来我仔细想想我似乎病了,而且我发现不只是我自己,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好像得了一种看不懂网络上大家都在用的词语就很焦虑的病。
为什么会这样?
怕落伍。这个应该是大部分人焦虑的原因。如果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这些词,自己要是看不懂,就完全跟不上大家的节奏。那样可能就产生聊天止于你的悲剧。
标榜自己是网络社交的弄潮鹅。微博微信朋友圈或者是群聊,丢一个大热的梗,仿佛自己就是那社交弄潮鹅,哦,我的骄傲放纵。
迫于生计。使用这些热词流行梗的人,有一部分是迫于生计,不得不逼自己使用流行梗。这一类人大多是新闻名工或者网民是其衣食父母。想当年我朋友去参加新华社招聘笔试时,有一道题是写出三小只组合的名字!我自己参加的某部门的笔试时,直接有40分的题目是解释网络热词。
当然还是有很多坚持自己的社交原则,从不关心爱豆,不追捧流行梗,这样的人依然是祖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