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楼主:榴莲爱
粉丝数(0)
|
---|
![]() | #106 |
高分考上211 985到工作单位不是潜规则别人,就是被别人潜规则
| |
![]() | #107 |
什么原因?
| |
![]() | #108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
![]() | #109 |
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
| |
![]() | #110 |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老师和家长的,从“模版”里长大的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发散性思维呢。
| |
![]() | #111 |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听着“高考决定命运”和“不好好学习就去扫马路”这种话成长起来的。可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啊。而经历过高考的我们,深知高考的压力,那不是一个人的压力,而是一家人的压力,有的孩子甚至背负上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责任。
| |
![]() | #112 |
“鸡娃”则走了相反的道路,进入了考试竞赛、智力筛选的内卷通道之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激发人的独立的思维和自由的思想
| |
![]() | #113 |
热衷于鸡娃的父母,恰恰是在六七十年代享受了快乐与宽容童年的一群人。
| |
![]() | #114 |
分数高进入好大学,未来收入不平均不等于不公平,最近半个世纪高收入人群崛起,有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果。教育回报率的提升让更多家庭意识到教育的溢价,从而加大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美国,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工资与仅受过高中教育的劳动者工资之比从80年代的1.5提升到现在的2。
| |
![]() | #115 |
社会公平度越高的国家,如瑞典、挪威、芬兰、德国,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越宽容
社会公平度越低的国家,如土耳其、俄罗斯及其它国家,父母对孩子越严厉、越苛刻,鸡娃现象越严重
| |
![]() | #116 |
贫富差距扩大更多是不公平竞争的结果。
一考定终身,鸡娃现象不止,鸡娃:一种社会现象,鸡娃行为,被认为是教育焦虑,更深层次说是代际的生存焦虑,鸡娃是一种内卷化,城市中产的父母与娃深陷教育焦虑之中
| |
![]() | #117 |
教育以考分为标准催生庞大的教育培训产业。教育变成了做题、考试的选拔游戏,筛选的是智力与毅力,与知识思想、独立思考无关,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 |
![]() | #118 |
中国在教育上的私人投资实在太大。如果算上学位房,中国的教育成本应该是全球最高的。
| |
![]() | #119 |
教育变成了拼爹妈、拼资源的残酷竞技。
| |
![]() | #120 |
低收入家庭没有足够的资源,在毅力上的管控有限,只能在智力上拼运气,多生几个孩子或许有个天赋不错的。但是,中产家庭拼教育是系统的、全方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