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共享和按需模式的美梦破灭:Uber 模式无法移植 (译)
楼主:NY
粉丝数(49)
|
---|
![]() | #1 |
共享和按需模式的美梦破灭:Uber
模式无法移植
End of the on-demand dream: Uber model just doesn’t translate 原作者:Farhad Manjoo (The New York Times) 集诚信-NY 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资者对共享按需型(on-demand)创新公司的胃口正在逐渐冷却,而该类公司提供服务的价格正在不断攀升同时其业务量也出现连续下降。
在美国San Francisco, 和其它大多数城市一样,停车是个很昂贵但是又每天都必须绞尽脑汁去做的事情。于是一年半以前,当我发现代客泊车的手机应用Luxe后,天堂仿佛出现了。唱诗班在吟唱,天空中似乎出现了双彩虹。那时我相信,这个应用完全有可能是“下一个伟大的事物”。
Luxe解决了停车的问题,凭借一大帮使用智能手机的停车助手—只需你按一个键他们即来帮你停好车。这听起来是很一件相当奢侈的事,然而真正的魔术却是这种模式下蕴含的经济原理。通过把车从人群密集的地区转停到很多使用率不高的地下停车场,Luxe的创立者说他们发现了在城市停车死结问题上的一个松动的点。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同时其每小时5美元、一天也不超过15美元的停车费,相比较其他任何停车方式都便宜了太多。
从那以后,事情似乎并没有朝好的方向变化。Luxe现在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可靠了,而且价格也上涨了不少。我在San Francisco停车的地方,Luxe现在要近30元一天,比通常的停车位都贵的价格,特别是你还要按这个应用的建议给停车员小费。
为此,Luxe的说法是它的商业模式和潜在客户有所改变。该公司说生意正在蓬勃成长。但它参差不齐的服务和上涨的价格等让人们对这类共享型需求型应用的经济模式产生了怀疑。 大量的此类公司都是最近几年成立的,他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客户做好一些事情,比如快递食物,购买日常杂货和停车等等。 除了业界的祖父级企业Uber,许多这类共享型按需提供服务的手机应用公司已经感到了压力。无论哪一类共享型服务公司,其价格都在上涨,而服务质量却在下降。商业模式在不断地修改中,而在一些情况下,一些公司正在关门歇业。
这就是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共享型按需求提供服务的商业美梦即将终结。
这个梦想过去是为了提供优惠的价格和便利而生。像Luxe,许多这类公司标榜他们是对传统服务的一种更为聪明的突破。 他们的服务不仅仅是比传统服务模式更为方便易用,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使用智能电话来根除低效率,这些公司声称其服务同时能够实现更低价格——如此便宜,以至于在成长起来后,他们能以大众价格提供奢侈级别的服务。
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发生。虽然现在我还在经常使用Luxe,它却感觉已经变成了给那些钱比时间多的客户的一种奢侈服务了。
一大堆横跨了很多领域的类似的APP服务一样也是如此。这些app服务特别方便,但是方便的代价是更为昂贵的价格,而且感觉这种高价将会继续下去。一些这类服务模式可以演化为很好的生意,但是很难称这种服务为突破性和跨时代的。因为,为方便而额外付费并不是一种创新---世界原本就是一直如此的。
在我们想要理解为什么大多数这类共享和按需类型的app难于实现亲民的价格之前,我们其实应该问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低价:因为Uber做到了。这个被投资者估价超过600亿美元的订车公司,最初是以提供奢侈服务起家的。Uber的魔力在于它能利用其高成长来压缩它的价格同时扩大其服务。Uber从一个豪华轿车的订车便捷服务,演化为和传统出租车竞争的服务,现在进一步发展到成为取代自己拥有车辆的另类可靠的选择。
投资者把Uber的成功看成一个模式套用在所有事情上。“这个产业刚刚经历了一个时期,期间我们审视任何一个大的服务行业,并且把“共享和按需”的标签贴上去,那么我们就获得了另外一个Uber。”Hunter Walk说,一位来自Homebrew的风险投资者。他们公司至少投资了一家需求型服务提供商Shyp。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投资扭曲了这个行业。2014和15年,如此众多的该类公司募集了庞大的资金,以至于他们完全不用考虑从每个订单上盈利的事情。到现在,投资者对共享和按需服务型提供商的胃口已经大大减小,因此这些服务商不得不让他们的业务模式恢复理智,很多时候,这意味着提高价格。
比如说杂货快递这个行业。去年快递杂货的创业公司Instacart 降低了他们的价格,因为他们认为那样可以从连锁超市中赢得更多的营业额。他们为连锁超市带来了新的服务。 这个计划仅仅部分实现。一个公司代表告诉我,Instacart 的营业额从2015年开始增加了六倍,并且它能够利用数据分析从运行中提高效率。但是从连锁超市中赢得的销售额不足以抵消开销。因此从12月开始,Instacart 把大部分订单的送货费用从4美元提高到6美元。同时它也削减了对部分员工的工资支出。
这些改变是该公司试图盈利的尝试。该公司声称他们已经减小了在大城市的亏损,并且计划能够实现正的毛利率。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四月底前杜绝所有业务的订单亏损。
我们再来看看快递服务公司。Postmates, 是规模较大的快递初创公司之一,开始时是一个高收费的公司,其费用高达货值的50%。他们提供把“任何东西送到任何地方”的便利服务。这样的高收费使得该公司始终处于盈利状态。Postmates的大部分订单都是挣钱的。
但是他们的高价格服务让他们难于和低价的同行竞争,包括新进入市场的DoorDash。后者获得了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的大量资金 (该公司近期宣布开始进行下一轮1.27亿美元的融资。而之前他们的融资计划并不顺利。)
去年,Postmates开始提供减价的服务。他们服务的餐馆将给他们一定的回扣如果他们承诺更多的订单的话。该减价服务是3到4美元送餐费,不含小费。但到目前,这部分低价服务仅占据该公司30%的订单量。DoorDash每个订单收取5到6美元,他们也有类似的回扣计划。
3到6美元的送货或者送餐费用是亲民的价格吗?对于很多人来说,送餐上门而节省的时间是值得这个价格的。但是美国人的中位工资是每小时20美元,因此几美元的送餐费仍然不便宜。
Instacart, Postmates 和 DoorDash都表示他们期待业务增长之后会有降价的机会。他们期望当订单量上去之后效率能够提高,比如两三个订单可以一趟送货完成。
我们再回来看看Luxe,他们的发言人告诉我,我目前看到的问题是因为停车需求过高造成的。该公司每月增长40%。这种增长率让服务水平难以跟上。Luxe没有继续涨价的计划。他们认为目前的商业模式将会产生很好的利润空间,从而让他们今后有能力降低价格。
作为一个用户,我希望如此。但我认为在这个共享和按需经济的服务业内,Uber是一个例外,而不是典型。Uber模式,也许仅仅适用于Uber,并不能那么容易地到处移植。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3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6/04/01 00:16:06 打赏 | |
![]() | #2 |
贵阳的优步很便宜。
| |
![]() | #3 |
感觉优步在成都发展的很好,到处都是优步的休息停靠站,而且我在成都的那个星期,基本用优步都不会等待太长时间,价格也很合适。反观去了重庆和贵阳,优步就并不是很好用了,而且司机是见客就打电话,上周我在贵阳浣纱桥那里打了个优步,他说他在次南门,我说你都不看定位的么,他就说我没注意就截单了,接着好几单都是这样子,我表示有点醉
| |
![]() | #4 |
优步在中国是有巨大补贴的。去年在国内我也一直用优步。但不知道这种补贴能持续到什么时候。优步在澳洲的价格跟出租车相差已经不大,就是因为补贴少。优步何时能挣钱还非常难说
| |
![]() | #5 |
百度副总裁暗示将放弃O2O,百度外卖或被解散 (转自微信号 移动互联网,3月31日) 近日,大量用户反映百度外卖大幅提高了补贴力度。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部分百度外卖餐厅上线满15减14、满20减14等异常的大力度满减活动,有网友直言,这种满减简直“疯狂”。 融资半年仍然难寻接盘人,百度外卖临生死关头
消息称,百度近期在各大重点城市投入的巨额补贴,目的是在短期内刺激业绩,争取下一轮融资。相关公开数据显示,早在去年11月,百度外卖就开始了新一轮融资,但半年过去,依然没有新消息。
某投资界人士评论道,百度外卖此轮融资目标仅为5亿美元,如此小数额的融资,却超过半年仍未完成,显示资本市场对百度外卖并不看好。而根本原因是百度外卖长期位居外卖市场第三,在马太效应下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在资本市场日趋理性的背景下,单靠烧钱来推高短期业绩,也很难扭转百度外卖在投资人心中的固有印象,所以这一轮融资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高。
该人士还称,更糟糕的是,现在距离百度外卖上一轮2.5亿美元的融资已过去8个月。按照目前的补贴力度,即便百度外卖与商家共同承担补贴,平台平均每单都要亏损6元,按日均订单100万单计算,8个月下来,这笔资金已经用完。目前,百度外卖应该是依靠过桥贷款在维持,但贷款非长远之计,百度外卖很有可能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百度即将放弃O2O业务,百度外卖融资失败将无路可退
而百度向外界释放的消息也暗示,百度正在放弃O2O业务,这意味着,百度外卖一旦资金链断裂,母公司百度出手援助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昨日,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在百度人工智能媒体开放日上透露,百度将投入数百亿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数额将远超对糯米O2O业务投入的20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分析,此番投资透露出两个重大信号:1.百度将在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发力;2.百度已失去对O2O投入的耐心,转而投向新领域。后者亦能从百度内部人士得到证实,据该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百度在O2O领域投入巨大,但一直不见起色,因此从今年起,百度将逐步放弃O2O业务,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人工智能上。
百度在O2O领域打拼两年后,终于选择离开,那百度外卖的未来何去何从?分析指,参考以往拉手网等O2O公司先例,百度外卖很有可能是被传统行业的巨头收购,作为旗下的一个业务分支,但是拉手网在并入三胞集团后发展并不如意,百度外卖被收购后也很难有未来;而如果最后无人接盘,百度外卖就会重蹈当年百度“有啊”的覆辙,面临被直接解散的结局。无论如何,百度外卖作为百度的一只弃子,独立融资失败的下场将不容乐观。
百度冲击O2O失败根源: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
对百度外卖等百度系O2O业务的失败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
1. 无线下优势
O2O的核心竞争力是在线下,线下的核心又在于地推。百度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线下显然不是其强项。再加上新美大、饿了么等对手早已布局几十万地推铁军,其管理模式已成为业界的标杆,百度没有金刚钻却偏揽瓷器活,打起来自然吃力。
为了规避地推上的短板,百度外卖采取了外包模式,用代理商代替自己去做地推,这加快了拓展速度,但这些代理商与百度外卖的关系非常松散,导致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根据商家反映,在众多外卖平台中,百度外卖的市场经理并不重视商家关系的维护,服务也是最差的。在讲究地推为王的O2O,对地推队伍缺乏控制,无疑是百度外卖失败的最大原因。
2、砸钱圈地盘,却又整合不力
自知通过“亲儿子”搜索、地图已不具备进军O2O的绝对优势后,百度转向投资与O2O领域相关的系列产品。在接连投资百姓网、e袋洗、Uber等产品后,不想又出现一个难题,如何将这些产品做有效整合、集中发力?很显然,百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不同产品仍在各自为政,资源复用率极低,就算百度再有钱,也经不起这样无休止的浪费。
3.华尔街不买账,百度无奈向股东妥协
想必关注O2O领域的读者都还记得,就在李彦宏宣布200亿打造新糯米之后不久,百度股价一度暴跌。根据百度201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百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6%,净利润却比去年同期下滑26.7%,这是因为总支出上升了65.3%,而总支出主要是因为百度糯米和外卖在补贴和地推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很显然,O2O业务拖累了百度的账面和股价。
与那些未上市的企业相比,百度承受的压力要更大,它的身后是一群掌握资本的投资者、股东对其无形的控制。一旦账面不好看,再美的蓝图,再好听的故事,在投资者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王兴曾说,2015年是O2O真真正正大决战的一年。如今2015已过去,继外卖超人、零号线后,百度外卖又即将退出一线外卖平台的行列。也许,这只是百度的O2O阵地失陷的开始?
| |
![]() | #6 |
这些O2O到了继续融资的时候,一堆公司,但吸引力已经今不如昔。大幕的确已经落下了。 搞笑的是百度看谷歌人工智能搞起来了,又要去搞人工智能。 东施效颦。 谷歌搞全球wifi,百度要效仿不?
|